大明镇海王 第510章,弘治庚申条约(昨天的)

    第四条,倭国必须承担这一次大明的军费,合计需要向大明支付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军费,可以分期付款。

    看到这里,倭王、幕府将军、幕府大臣和众多的大名都傻眼了,一脸难以置信,有些人甚至于忍不住揉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大明竟然向他们索要军费,索要战争赔款,而且狮子大开口,一来就是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真当倭国是冤大头,随便宰啊。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大明在周围这些藩属国的眼中,那一向都是舍己为人的典范啊,藩属国去进贡大明,大明从来都是怕藩属国输,每次的几倍的返回去。

    所以在大家的观念当中,大明历来老好人的形象那是深入骨髓的。

    更何况,大明一向都讲究仁义,对外基本上都是儒家的那一套在主导,所以大家觉得,即便是大明这边提条件和谈,顶多也就是申饬下倭国,然后将一些大仁大义之类的话,表面下大明上国的风度,提醒倭国这边不要乱来,顶多也就这样子了。

    谁知道,大明现在竟然要他们赔款,而且一张嘴就是一千五百万两白银,这实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了。

    “张大人、刘大人~”

    “大明乃是上国,一向对我们藩属国礼遇有加,怎么会要我们赔款?”

    细川政元瞪大了自己的眼睛对着张懋和刘晋说道。

    “是啊,大明乃是我们倭国的宗主国,怎么会因为这区区一点银子来为难我们藩属国呢?”

    尹势忠贞也是不敢相信道,同时也是额头冒汗,真要是向大明这边赔偿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幕府就要彻底变成穷光蛋了。

    “这还是我们倭国的藩属国吗?”

    “怎么重利轻义呢?”

    “是啊,是啊,大明一向仁义,怎么会这样?”

    众多的大名也是跟着纷纷点头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的赔款如果落到整个倭国,他们这些大名怎么可能跑得掉,多少都要分一部分下去,想到这里,这些大名也是着急了。

    “我们大明当然仁义,对于我们大明的藩属国一向也是仁至义尽。”

    刘晋冷冷的扫了一眼说道:“但是有些人不把我们大明的仁义放在心上,自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对他们仁义。”

    “明明知道我们大明是宗主国,还征收我们大明商人的重税,还杀害我们大明的商人,这眼中就根本没有我们大明。”

    “既然没有我们大明,那我们大明也没必要太过仁义。”

    “如果你们倭国没有做出这些事情来,我们大明的大军自然也不会到倭国来,所以这一切都是你们倭国咎由自取。”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又是一片沉默。

    说实话,很多倭国人并没有觉得大明是他们的宗主国,眼中根本就没有大明,两国隔着大海,往来不便,你大明纵然是再大又能如何?

    要不是这一次明军来到倭国这边,狠狠的教训了这些倭国人,大部分的倭人都不会觉得大明怎么样。

    想要对大明商人征收重税,想要洗劫大明商人的大名也不是一家两家了,有些只是因为地处偏远,没有那个条件和实力罢了。

    以前对于大明,他们是真的缺少敬畏之心。

    “可是,大人,这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细川政元见众人无话可说,想了想也是硬着头皮说道,赔款看来是免不了了,那也只能够看看能不能少赔一点。

    “多吗?”

    “我觉得一点都不多,我们大明出动了五万大军,这人吃马嚼的,还有我们耗费的火炮,牺牲、阵亡的将士,区区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一点都不多。”

    刘晋看了看细川政元说道。

    “大人,话虽如此,但是怎么也用不了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吧,更何况我们倭国不比大明,我们倭国国小物寡,哪里有如此多的银子来赔款大明?”

    细川政元被刘晋看了一眼,整个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声音都弱了几分。

    “那我不管,这是你们倭国的事情,银子是必须要赔的,我也不过过来和你们讨价还价的,只是告诉你这个条件,赔不赔是你们的事情,完全由你们自己决定。”

    刘晋笑了笑,一副吃定了你们的意思。

    刀都架在脖子上面了,这肉是吃定了。

    相比起后世倭人向螨清谈判时的吃相,刘晋觉得自己还是太仁慈了一些,几万大军在手,足以横扫整个倭国,向他们要一千五百万两白银是不是要的太少了一些?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都紧皱着眉头,默不作声。

    各地大名自然是不好开口,他们实力弱小,这要是开口说话,被明军针对,对方随随便便都可以派大军过来灭了你,大友家、大内家、上杉家这几个实力雄厚的大名现在可都除名了。

    幕府这边,傀儡足利义澄没有说话权,也不想说话,细川政元、尹势忠贞、日野富子三人彼此互相看了看,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现在真的是刀架在了脖子上面,你要是说个不字,信不信明军现在就杀到京都、室町去?

    一片沉默,众人又继续往下看下去。

    第五条,为了表示惩罚,倭国必须割让石见国给大明,同时租借兵库之津给大明。

    看到这一条,众人的脸色再次大变。

    这大明到底想要干什么?

    竟然要在倭国本州岛上满占据一块地,这是打算一步步慢慢的吞并整个倭国吗?

    “大人,这割让石见国给大明,难道大明是要吞并、侵占我们倭国吗?”

    尹势忠贞忍不住喊了出来。

    “侵占你们倭国?”

    “你们想多了,整个世界大的很,比你们倭国肥沃、富饶的土地多的是,我们大明根本就看不上你们倭国这点地方。”

    刘晋笑了笑说道。

    “更何况,你们倭国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我们大明作为宗主国,岂会入侵自己的藩属国?”

    “我们大明一向对藩属国都仁至义尽,礼遇有加,重来不会做出伤害自己兄弟、朋友的事情出来。”

    “这一次,只是为了让你们倭国记住,身为藩属国就应该要有藩属国的觉悟,对宗主国要永远保持敬畏之心。”

    “割让石见国就是要让你们记住这一点。”

    “另外割让石见国,租借兵库之津,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大明商人,我们会在这两个地区驻军,如果你们倭国有人再敢以下犯上,目无君父,那我们大明对你们倭国的惩罚就远远不止这一点了。”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顿时间就觉得头大,倭国现在本来已经够乱了,幕府衰弱,各地大名群雄逐鹿,现在又再加上大明的话,倭国就会更乱了。

    而且谁知道刘晋所说的是真是假?

    大明真的对倭国不感兴趣?

    似乎好像大明是真的对倭国不感兴趣,大家所接触的明人,一个个都鼻孔朝天,一副天下就我大明最好,我明人最牛叉的样子。

    其它的地方都是蛮荒之地,大明之外的人都是蛮夷,不通教化,不识圣人之道。


    说大明对倭国没有兴趣,大家是相信的。

    可是,这割让石见国,租借在兵库之津,怎么看大明这都是要全面吞并倭国的意思。

    “大人,这石见国是我们倭国固有的土地,这割让给了大明,是不是不太合适?”

    “而且通过这一次,我们倭国必定会牢记大明的恩情,绝对不敢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驻军是不是也可以免了?”

    细川政元心里面急速的思索起来,想了想说道。

    “有什么不合适?”

    “犯错了就要受到教训,一个石见国而已,屁大点地方。”

    “至于说你们不敢再犯这样的错误,说实话,我可是不相信的,我宁可相信自己手中的刀剑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

    “我们大明人的安全必须由我们明军来守护,驻军也是为了监督你们倭国,如果你们倭国表象良好,以后我们也是可以考虑再撤军的。”

    不管了,先忽悠了再说,反正自古以来合约这种东西都是用来骗人的,合约履行不履行完全看双方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对比。

    这倭国要是变强大了,肯定会撕毁合约,驱逐明军。

    反正先将这个合约签订下来再说,以后撤军不撤军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大人,这割让石见国是绝对不行的,能不能和兵库之津一样,都是租借?”

    尹势忠贞、细川政元、日野富子等人互相看了看,看样子,这又是一条无法改变的条约,想了想也是讨价还价的说道。

    这大明摆明了是要在倭国人的脑袋上面悬一把利剑了,倭国要是听话,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要是倭国不听话,这利剑就会落下。

    只要让明军驻军在倭国这边,以后倭国的很多事情就不是倭国人自己说了算,还要看大明的脸色了。

    “不行,石见国必须割让给我们大明。”

    张懋摇摇头,非常坚定的说道。

    开什么玩笑,打这一仗就是为了石见国的石见银矿,几亿两银子啊,如此庞大的财富,纵然是大明皇帝也足以丢下所有的脸面了。

    其它的条件都还能够商量一下,唯独这个割让石见国,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听到张懋开口,众多顿时微微一惊,这个张懋很少开口说话,一切都是刘晋在主导,现在他如此坚定的说,显然这个石见国,大明是要定了。

    “一个小小的石见国嘛,你们何至于此。”

    “这样吧,我们大明用土地来换,一百倍石见国的土地来换,也免得说我们大明欺负了你们倭国,欺负了自己的藩属国。”

    刘晋想了想也是笑了笑开口说道。

    要不是为了这石见国的银矿,我也看不上这个破地方,当然了石见国这个地方位置很重要,是以后前往黄金洲航线上的一个重要点,占领了这里,以后去黄金洲就方便多了。

    “真的?”

    一听刘晋说要用土地来换石见国,而且还是以百倍的土地来石见国,众多大名、幕府将军、大臣、倭王等人都傻眼了。

    这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同时张懋、王守仁、杨云也是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这刘晋搞什么鬼?

    “咳咳~”

    刘晋轻轻的咳嗦一声,想了想说道:“想必你们也是知道的,在我们大明、倭国之外有很大的世界,有非常广袤而庞大的土地。”

    “黄金洲、澳洲、欧洲、非洲等等,随随便便也是有大量的肥沃、广袤土地,未来我们大明可以支持你们倭国去非洲、欧洲这些地方扩张嘛。”

    刘晋又再次开始讲述起大明、倭国之外的世界来,关于这些事情,早就已经通过大明商人流传到了倭国,在场这些倭国大名也都是知道的。

    知道大明、倭国之外的世界非常大,有着广袤无边的土地,非常的肥沃,又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以前这些人从来就没有想着说要去倭国之外的地方扩张,顶了天就是想着入侵下朝鲜,看看能不能踏上大陆。

    现在好了,刘晋竟然说可以支持他们倭国在欧洲、非洲地区去扩张,顿时仿佛一道闪电一般划过在场这些倭国人的脑海中,一个广袤无边的大世界似乎在等待着倭国人去征服。

    “真的?”

    有大名忍不住说道。

    “当然是真的,我们大明是大家的宗主国,你们倭国也好、朝鲜也好,安南、暹罗也罢,那都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一直以来也是仰慕我华夏文明,血缘上来说,我们也都可以算是一家人。”

    “整个世界很大,单单是我们大明是吃不完的,所以我们大明是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去征服整个世界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晋的老脸都忍不住红了。

    说到底还是为了大明的利益,大明要征服整个世界,光靠自己还是有点勉强的,带上这些藩属国小弟也是不错的。

    这可以为接下来征召倭国武士、朝鲜武士、安南武士等等打基础,到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从这些藩属国征兵了,用他们的人来征服世界,至于利益分配就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到时候大明吃大块的蛋糕,随随便便给这些藩属国一点小头也足以撑死他们,毕竟他们国小,随便划一块地都足够他们笑的合不拢嘴了。

    另外,刘晋这也是在为以后的世界打基础。

    因为自己穿越过来,大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刘晋可以看到的未来,那是东西两个文明争夺对整个世界的霸权。

    西方世界这边有众多的国家,以西方文明为核心。

    在东方这边,自然是要以大明为核心,再加上这藩属国,以东方华夏文明核心,如此一来的话,再将来的争夺过程当中才不会势单力薄。

    为什么后世什么澳国、加国,甚至于一些很小的国家都对我们不削一顾,其实不是他们这些国家牛,而是因为他们和最牛的白头鹰、约翰牛、高卢鸡这些都是一家人,都是他们西方价值核心的成员。

    刘晋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去努力的构建以大明为主的东方核心阵营。

    倭国、朝鲜、安南、暹罗也好,在后世都对我们不削一顾,甚至于是伤害了我们,但是关键的核心是因我们衰弱了,我们实力不行。

    如果我们实力强大,他们依然会是我们忠心耿耿的小弟,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自身强大了,世界都为你开路,自然如果不强大,即便是一颗沙子也会挡住你的脚步。

    听到刘晋的话,在场的这些倭国高层突然间就相信了刘晋的话,相信大明是真的对倭国没有什么兴趣。

    这割让石见国、租借兵库之津是真的为了保护大明商人,为了给倭国一个教训,至于吞并倭国,似乎好像真的没有必要。

    因为世界很大,有太多、太多富饶的地区等着大明去征服,倭国这穷山恶水的,似乎真心没有什么是值得大明去吞并的。

    同时大家的心思也是活了起来,关于大明之外的世界,大家听大明商人讲了很多,有很多人也都很向往大明之外的世界。

    只是碍于实力有限,没有办法去接触,现在大明竟然愿意带大家去玩,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遍地是黄金的黄金洲,到处是宝石、象牙的非洲,丝绸瓷器当黄金欧洲……想到这里,有些野心勃勃的倭国大名都忍不住眼红了。

    “我去~刘晋这个臭小子也太能忽悠了,这是要把倭国人往死里坑啊,这非洲、欧洲远在万里之遥,竟然都可以拿出了画饼,真心服~”

    张懋心里面也是忍不住对刘晋竖起了大拇指,这人不要脸了,真心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这刘晋也太能忽悠人了。

    “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大明征服世界,确实是可以带上倭国、朝鲜这些藩属国,世界很大,我们大明是吃不完的,大家一起分一分,也是不错的。”

    王守仁对于刘晋的提议也是直点头,这个可以有,相比起其它国家来,这大明的藩属国还是更亲近一些的。



第510章,弘治庚申条约(昨天的)  
相关:    混沌天帝诀  九阳武神  太荒吞天诀  穿书后她玩脱了  盛赋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大明镇海王第510章,弘治庚申条约(昨天的)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51s 2.3132MB

搜"大明镇海王"
360搜"大明镇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