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宋 第二百章 两败俱伤

    这场中古时代规模最大的远征行动就这样结束了。墨子阁 m.mozige.com

    从结果上来说,西夏打赢了这场抗击宋军侵略的反击战。

    从战略目标来看,这次没有直接灭掉西夏,宋朝一方也是失败的。

    从感情上来看,神宗上来就是下死手,伤了梁太后的心,而且欺负女人,没有绅士风度。

    总之,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西夏人打赢了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问题来了,政治斗争可以赢家通吃,但战争不行。

    打仗这件事,通常来说都是两败俱伤的。

    我们运用一下语言艺术,来润色一下这场战争的成果。

    虽然宋军一路高歌猛进,扫荡了从边境到兴庆府之间的地盘,并攻占大片土地,使西夏坚壁清野,并且西夏决黄河退宋军后给自己留下了二百里白地,但并没有达到灭国的战略目标——这是黑宋军的说法。

    虽然这次没有达到灭国的战略目标,但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扫荡了从边境到兴庆府之间的地盘,并攻占大片土地,使西夏坚壁清野,并且西夏决黄河退宋军后给自己留下了二百里白地——这是夸宋军的说法。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有成果也有损失,至于如何看待,那就是自己立场的问题了。

    灭国之战失败后,双方恢复了边境摩擦状态。

    这次西夏只是想抢些东西过日子,一边给亲家董毡割地求和,一边给辽国送礼,装足了孙子。

    梁太后没办法,天天打鹰终于被啄了眼,身为强盗这次被人抢了个干净,而且失去了横山二百里耕地,如果不抢回来,怎么跟朝中的党项贵族交代?但问题是越抢越穷,越穷越要抢,进入了恶性循环。

    宋方却不老实了。

    西夏向和平主义者耶律洪基求援,这位老好人想从中当个和事佬。

    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互为兄弟之国,按年龄称兄道弟,而耶律洪基比神宗大十六岁,所以他们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

    耶律洪基说——老弟,给哥个面子,这次是你先动的手,人家正当防卫,你咋还委屈上了?

    神宗说——给老子滚。

    前面说过,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京城文官不支持打硬仗的想法是对的,因为这种方法技术含量太高而容错率低,虽然见效快,但稍不留神就是数十万人的损失,说白了就是需要名将,而且让其不受掣肘地发挥才行。

    名将不缺,种谔、刘昌祚,以及脚很臭的李宪都算得上名将,然而遇上王中正高遵裕这些拖后腿的,名将根本无从发挥,就算一两次得胜,也总有人会从后边把人拖下来,甚至于有时候拖后腿的就是朝中文官,他们对自己很有数。

    所以正面硬打是很难的。

    而这些文官误打误撞竟然发现了正确的对西夏作战方法,不需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稳扎稳打,即便输一两次也无伤大雅,而且可以解决后勤问题,唯一缺点就是太花钱。

    那就是——用土工作业的方式进行掘进。

    哦不好意思张大彪同志走串场了,《亮剑》的作者不懂军事,拍脑袋瞎想了个完全没有可行性的战术,因为他不知道有种东西叫迫击炮,你想挖战壕推进,在一千米的距离上就会受到攻击。

    北宋的文官们也拍脑袋想了一个战术,这个战术在明末还被孙承宗抄去了,它的名字叫——堡垒推进。

    你不是欺负老子补给线长玩坚壁清野诱我深入抄我后路吗?行,爷直接一路修城过去,把军粮放在里面,你再来抄后路啊!轻骑兵还能攻城咋的,你以为你是李仁港?

    众所周知,明末辽西的堡垒推进战术失败了,因为再坚固的城池也需要人来守,关宁军实在太下饭,别人来就跑,别人不来还跑,三天一小跑五天一大跑,孙承宗呕心沥血修的堡垒完全起不到作用。

    但神宗朝的宋军还没烂成明末那样,即便拖后腿的很多,但打起仗来还是十分勇猛的,野战尚且不惧西夏人,何况修城防守?

    五路伐夏第二年,不老实的神宗朝君臣们又准备对西夏搞些大动作,这次他们不再找四十万民夫运粮了,而是要在边境修城,以此为跳板再次发动灭国之战。

    问题又来了,修城可以,在哪里修?

    这个计划是龙图阁学士沈梦溪和种谔共同提出的,给事中徐禧前往鄜延路节制军事,同去的还有内侍押班李舜举,三方共同商议。

    可以确定他们三方间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因为三方人竟然选了三个不同的地点。

    种谔提议修银州,然后迁徙宥州,再其次修筑夏州,三州鼎足而立,则横山尽在囊中,再继续修延州,居高临下俯视兴、灵二州,灭西夏易如反掌。

    其他二人都不同意。

    沈梦溪提议修复古乌延城。

    徐禧认为种谔的战术很好,但太拖沓了,一个城就能解决的事,修三个干啥?

    他计划在银、夏、宥三州之界修筑永乐城,代替种谔修这三座城的方法。

    种谔吓傻了,极力反对。

    永乐城这个地方,用《宋史》描述——依山无水泉。

    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没错,马谡失街亭就是这种情况,典型的易攻难守地形。

    朝中有人好办事,徐禧一封奏折把种谔打发去延州,拉拢了沈梦溪,欢欢喜喜去修城了。

    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评价,徐禧这一手很作死,但带入进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很合理的,的确如他所说,修城是很花钱的,既然一个城就够用,为什么要修三个呢,你种谔是不是想借修城的名义搞钱?

    至于种谔的担心,无非是在修城后大军驻守前西夏人前来攻击罢了。

    这种想法在当时才是荒谬的。

    原因很简单,总结五路伐夏时说了,把边境到兴庆府一路上抢了个干净,占了不少地盘,虽然没能达到一举灭国的战略目标,但给西夏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西夏最大的损失反倒是由拖后腿的小心眼高遵裕造成的。

    由于他在背后捅了刘昌祚一刀,导致失去了攻占灵州的最佳时机,自己围攻了十八天破不了城。

    但当时即便宋军在城外冻了十八天,西夏也是没有能力出城反击的,所以采取了两败俱伤的方法,决黄河大家一起死。

    决黄河,三个字而已,但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历史上几次有名的决黄河御敌,杜冲、光头,都是杀敌零自损几十万。

    这次西夏的决黄河杀敌不少,但自身损失也不会小,最重要的是几百里的洪泛区在几年内都会颗粒无收,谁损了八百,谁损了一千,还不好说。

    但这也是唯一的方法了,蝮蛇螫手,壮士解腕,要么我死,要么大家一起重伤,理智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不能否认的是,五路伐夏的绝对损失一定是宋方更大,但四十万民夫的损失对近亿人口的大宋来说,说小不小,但要说大吧……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也就是个数字,算不得伤筋动骨。

    但体量小的西夏就不同了,西夏总共不到二百五十万人,这次虽然艰难获胜了,却是真正的元气大伤。

    按常理说,这次战争后西夏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休养生息,以图恢复元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所以说是不用担心西夏大军来袭的。

    徐禧和沈括只花了半个月便修好了永乐城——堡各六个。大砦周长九百步,小的五百步,大堡二百步,小的百步,用工二十三万人次。

    这个故事中最大的变数,就是梁太后。

    按照常理来说,西夏不会大举来攻。

    但梁太后不是遵守常理的,她是那种很特殊的……战争狂人。

    封建时期,除了国破家亡的全民皆兵以外,军队在总人口中占比不会很高,而且文明程度越高,这个比例越低。

    欧洲一般是百分之一,与北宋同时期的黑斯廷斯战役,双方一共两万人,就导致英格兰亡国了。

    中国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在这方面比起西方有优势,但平时也不会超过五十分之一。

    而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也不过维持总人口10%—15%的军队,神宗时期的宋朝是一亿人口维持六十万禁军兵额。

    梁太后在五路伐夏后坚持骚扰,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沙州民,十人发九,齐赵兴州,议大举。

    百分之九十,不愧是战争狂人,算你牛。

    没办法,耕地被自己放大水淹了,日子还要过下去,只能靠抢劫休养生息啊——梁太后。

    徐禧修永乐城之时,梁太后也得到了消息。

    宋朝的目的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傻子都看得出来。

    而永乐城的地位,西夏人也不可能看不懂。

    宋人想趁他们休养生息时筑城的打算,他们也明白。

    这就像小说中所说的虎狼春药,吃了会损害身体慢性死亡,但不吃,今晚上就过不去。

    战争狂人梁太后决定——恰。

    刚刚被战火烧过都城以东所有国土的西夏不到一年时间便凑出了三十万拆迁大队远征永乐城。

    这次战争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大军到时永乐城已经修好十天了,徐禧只留了四千守军。

    如果徐禧知道对方兵力,肯定明白这仗根本就打不了,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抱种谔的大腿,请他出兵救援。

    二是喊上城中四千人跑路。

    但他不知道,他犯了典型的教条主义错误,认为西夏此时不可能集结大军来攻,肯定是小股部队骚扰,所以把沈梦溪留在米脂,自己只带了两万五千人去救援。

    多谢徐兄救命之恩——沈梦溪事后在徐禧坟头烧纸如是说。

    西夏方三十万人,按照之前所说的远征比例,其中应该有五六万战兵。

    徐禧决定不老老实实守城,而是出城迎战自己两三倍的敌人。

    他种谔可以轻松击败自己两倍的敌人,我徐禧难道不能吗?

    事实证明不能,他输了。

    然后就是不到三万人被三十万人包围。

    前面说过,永乐城没水源……

    想跑跑不了了,只能等待救援。

    沈梦溪还是够意思的,带了一万兵解围,到无定河时被西夏一方的交警拦下了,朋友,此路不通。

    沈梦溪很豁达,知道事若不成需放手的道理,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他华丽转身——绥德是国之门户不容有失,我去绥德了,大家各安天命吧。

    此时能救永乐城的只剩种谔。

    种谔表示,我有小脾气了,你自己死吧。

    至于种谔是因为在修城时跟徐禧的分歧而结怨,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家底想拥兵自重,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他没去救援。

    围城多日后,一场大雨冲软了新修的城墙,西夏军队趁机破城,徐禧战死,死者上万。

    这对宋方来说,其实是件小事,前便四十万人都死了,现在再死一两万算得了什么?

    但对于西夏来说,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次的三十万拆迁大队彻底把家底掏空了。

    两国互市已断多年,再经过连年战乱,西夏经济崩溃财政困难官怒民怨,此时反对梁氏姐弟的已经不再是少数坚定的保皇党,而是自上而下的全员反对,要求梁氏下台李秉常执政的呼声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梁太后实在是压不下去反对的声音了,在第二年闰六月,让李秉常复位。

    在这期间,梁氏应该已经动了杀心,而杀死李秉常的前提,是一定要让他先生出儿子。

    众所周知,西夏的传统是国主要娶舅舅的女儿,李元昊是,李谅祚是,李秉常也是。

    在他复位当年,梁乙埋的女儿,二十四岁的梁氏成为了二十三岁的李秉常的皇后。

    名义上李秉常复位,但实权依然掌握在梁氏姐弟手中,好在他们现在也不敢乱来了,此时还是要装孙子。

    梁太后以李秉常的名义行使西夏传统——称臣纳贡。

    大哥,我们没钱了,能不能看着给点?

    按理说神宗不应该答应的,因为两次失败不足以打消他灭国的野心,手里有钱,完全可以来第三次。

    但来不了了。

    种谔死了。

    这位名将在永乐城之战见死不救,但神宗还信任他,认命他为延州知州,不久后背伤发作去世。

    读之阁,读之阁精彩!

    (www.玉ed玉e.com = )



第二百章 两败俱伤  
相关:    神秘让我强大  云其深  顶级赘婿  明尊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病宋第二百章 两败俱伤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3s 2.3673MB

搜"病宋"
360搜"病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