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紧接着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军事会议,主要是探讨接下来三路战线该如何行动。
“孝直刚刚已经作了说明,各位都有什么建议?”我之所以选择法正来解说而不是戏君或是郭嘉,就是怕这两个人废话太多,而且也担心他们因为拌嘴而被铁面无私的祢衡抽嘴巴。
“西面的行动有些过早了。”最先摇头的却是程昱。
我有些吃惊地看着他。
“虽然苏固转任武都太守,确实是考虑到他对汉中最为熟悉,为后来的军事行动做个准备,但老夫还是以为,如今还不是对益州动兵的最佳时机。”他看了贾诩一眼,“文和老弟这边大概要头疼了吧?”
贾诩苦笑道:“秦岭何其险峻,以三辅与凉州之力,根本不足以支撑杨奉攻取整个益州,而若要牵连中原,则必然导致东面力不从心,未免舍本逐末,即使杨奉不再南下而是屯守汉中,这粮草与物资的运送就不是一笔小开销啊……”
“是啊……”司隶校尉卫觊也道,“我朝初建不到一年,版图扩张近乎两倍,钱粮物资已是捉襟见肘,同时应付三四个方向,实在有些吃力啊。”
“等等、等等,”我忙伸手示意他们稍停片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你们都同意了杨奉的行动吧?现在却一个个都表示反对?你们在逗我?”
贾诩解释道:“我们当日确实同意了他的请示,但杨将军在请示上说的是‘若汉中有变,可先发兵而后使朝廷以闻’,却没料到他刚刚收了请示就立刻发兵南下。”
“那听你们刚才所说……打下汉中我们的花费可能会更多?”我耸了耸肩,“所以还不如不要了?”
“老夫可没这么说。”程昱立刻予以了否定,“事实上,汉中土地肥沃,若能大力开垦,未尝不是粮仓之处……不过,这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
国渊点头表示同意:“仲礼(刘政)先生也给我来文,希望从凉州及三辅地区采购一批耕牛或骡马,以及一些农具,并拨付兴修水利的费用,用来劝勉当地百姓进行耕种,想必王上不会反对吧?”
“这些都是你职内之事,你们农部和工部自己处理,不要烦我。”我摆了摆手,“今天讨论的主要是军事。”
国渊笑着应了。
荀攸走到了侧壁边的全国地图下,缓缓说道:“汉中距离成都尚远,且山路崎岖,补给极为不便,以当下的国力,益州暂时是不能再有所行动了,便请杨奉太守督导全郡吏民做好农耕之事便好。”
我点头笑道:“原本让杨奉去长安,只是让他去带带部队管管治安,也没指望靠他就能替我打下益州,这次已是意外之喜。”
荀攸又道:“荆州这里……由于连降暴雨,多处河流涨溢,道路更是泥泞,中央即使想支援恐怕也有心无力,就让黄祖、甘宁两位太守去全力施为吧。”
对此我也没有异议:若是派骑兵,恐怕会陷在纵横四向的泥潭之中,若是改派步兵,只怕根本赶不及。
“至于徐州……”他停顿了片刻,伸手在地图上敲了敲,“汉朝迟迟没有与我们发生冲突,因而除了皇甫嵩的近万人之外,徐州上下至少有超过五万精兵以逸待劳,兖州、豫州兵士已有疲态,恐怕短期内无力强行东进,因而,能动者……只有青州一部,这就是攸与元皓先生的意见。”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副手田丰。
我眯着眼睛看着地图,忽然一笑:“让太史慈和孙策去大战刘关张?倒也有趣!军事院的意见呢?”
戏君、郭嘉、法正三人互看了一眼,却同时又将目光聚集在了沮授的身上。
身为军事院副院长的沮授咳嗽了一声,略显嘶哑地开了口:“老朽愚昧,敢问兵部两位部长,青州有多少可用之兵?”
“公与先生,青州总兵力约为四万余人,其中骑兵近五千人,另有王上直属的虎豹飞军中孙策一营四千人。”荀攸缓声答道。
“就算是五万人罢,”沮授微微抬起下巴,伸手捋着胡须,“青州五万人,徐州也是五万人,以同等兵力彼守我攻,老朽以为,这不是兵法之道。”
荀攸和田丰对视一眼,都是微微一笑。
田丰出声道:“公与有所不知,公达的意思,是以青州兵力为主,兖州、豫州兵力为辅,三面出击,西路牵制,北路主攻,如此而已。”
“既是如此,应当提早说明,”沮授点了点头,转向我道,“兵部的意见,老朽赞同。”
“你们三位呢?”我看向了三位参谋。
戏君等齐声道:“当无意见。”
我扫了殿中诸人一眼:“孟德颇知兵法,又熟悉青州军事……唉?孟德呢?”曹操却不在场中。
他的上司王烈拱手答道:“孟德已于数日前带领部属下郡县去了。”
我先是一奇,即而恍然:“他去查抄土豪劣绅的家底去了?”
王烈一笑:“正是。”
“都察院没有派人同行吗?”我看了看王烈的下手方。
祢衡嘿然道:“当然少不得都察院的精锐力量,若曹副院长乱法妄为,被查抄的就是他沛国曹氏的老家了。”
我搓了搓下巴,喃喃地说了一句:“你要是真能把他满门抄斩……或许老子能放心一点……”
“王上说了什么吗?”祢衡的表情有些愕然,坐得比他靠前的王烈则毫无反应。
我忙摆手:“什么都没有。”
另一侧武将席位上首座的吕布则露出了怪异的笑容。
我瞪了他一眼,这下连耳力同样不弱的秦阵和拓拔野都笑了起来。
还好贾诩打破了这短暂的尴尬:“王上,凉州方向还有一件喜事报于朝廷。”
“哦?”我急忙问道,“是什么事情?”
我怕若是再没有人说话,鲁莽的秦阵会跳出来拍起胸脯大叫:“王上若想杀操,何须假手他人?只凭阵一马一刀足矣!”
“资财校尉、中尉赵信遣使来信,今年开春以来,其先后组织商旅团四次,凉州各郡及富商多有参与,除去分派给州郡、富商及商团所需给养、兵甲修缮费用,共得盈利三万五千金。”贾诩越说越慢,说道最后的数字,竟是一字一顿地说了出来。
殿中众人都是吸了口冷气。
我更是吃惊:“我若是记得没错,第一次赵信用本钱五千金,赚得两千;第二次则赚了五千;第三次仅短短不到四五个月时间,就赚了三万金?”
“是三万五千金。”贾诩纠正了我话中的误差,“一年多的时间,便能为王上赚得四五万金,此人真是天赐王上的财货大贾。”
程昱也道:“若再给此人十年时间,恐怕不可估量。”
“纵使陶朱猗顿之才也不过如此。”韩馥挺着肚子感叹。
面对这货真价实的数字,我只能连连点头:“这三万五千金……该如何处理?”
贾诩显然已经有了计划:“赵信为国筹金,劳苦功高,请留五千金赏赐给赵信及其部属;一万金为其商团扩充人手、车队,一万赐给凉州、三辅、汉中,权当之前的军费及赏赐,剩余一万运转洛阳,充入国库。”
“先生考虑得很周到了,就照此给赵信发文吧。”我搓了搓下巴上的胡渣,又补充了一句,“对了,仲德先生,考虑给他提一级军衔待遇,再封个一百户的关内侯吧?”
程昱似乎迟疑了一下:“赵信身为少尉,乃军职之身,其升迁当在兵部,不归吏部管辖。”
我拍了拍大腿:“自己定的制度,到头来反而忘得干净……公达先生?”
荀攸也迟疑了片刻:“赵信虽然有功,但以商贾之事而获封侯爵,此历朝历代未曾有也……恐怕于礼法不和……”
看到他犹豫的神色,我这才记起来荀攸也是传统的礼学大家的杰出子弟,他们从骨子里是不是都是见不得商贾得势?
于是我哼了一声,一字一顿地说道:“本王只以实有功绩封赏部属,从不看其他。若天下商户巨贾都能如此为国出资,本王也不吝于全部封侯拜爵。”
“如此……与桓灵二帝卖官鬻爵又有什么不同?”出言讽刺的……却是祢衡。
我看了看他:“若一户商户能给国家出资五万金,那就给他一个关内侯又有何妨?”
祢衡大笑:“只赐爵不封官?王上英明。”
“五万金就换一个百户侯……这得多不划算……”郭嘉摇头苦笑。
戏君瞪了他一眼,刚想戏谑他一句,郭嘉却朝祢衡努了努嘴。
于是戏君就闭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