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君 第二十三章 借兵之计

    李自成携吴襄、三位明朝“皇子”,和刘宗敏、李过等农民军大将领兵十万出征,等他赶到昌平时,就只剩下八万人了,白广恩率领二万兵半路折回,占领了京城,断了李自成出征的归路。李自成还心存侥幸,让吴襄又给儿子吴三桂写了一封劝降信,前头派特使陈乙和大将刘二虎去吴三桂大营里送信,顺便探听关宁军的军情。

    没过多久,刘二虎和陈乙就回见李自成,陈乙的左耳朵,被吴三桂割掉,鲜血淋漓,很是狼狈。特使陈乙代表的是大顺皇帝李自成,吴三桂割掉他的耳朵,明显是拒绝投降了,李自成大怒道:“吴三桂欺朕太甚,朕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来人,先将吴襄推出去斩首!”

    宋献策赶忙阻止了李自成,道:“皇上且慢。先问问刘将军吴三桂军中情况,我们再从长计议。”

    李自成点点头,压制住内心怒火,问跪在地上的刘二虎:“吴三桂的关宁军士气如何?”

    刘二虎回答说:“禀告皇上,臣打听到,当我大顺军围攻北京时,吴三桂的前锋骑兵已经到了蓟州,以逸待劳。现在听说唐通的大军横扫山西,保定也被复明的大同总兵姜瓖拿下。崇祯死后,吴三桂招募乡勇,为君父报仇,大概又招募了三万人,加上山西大同和宣府的降兵,现在吴军不下十万,土气很盛,日夜准备,决计同我一战。”

    局势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差,宋献策大吃一惊,问道:“吴三桂的人马原来由朝廷供应粮饷。如今明朝已亡,粮饷断绝。他们这么多兵,粮草如何解决?”

    刘二虎说:“臣打听到,吴三桂从宁远运来的军粮,足可以支持半年。自从锦州被破,大明为要守住宁远,已经尽一切力量,至少为宁远关宁军运送了一年的军粮。那些军粮由登莱下海,用海船运至觉华岛。”

    宋献策一听,他原本还指望吴三桂的大军粮草不支,跟吴军打持久战,看来得另外想办法。李自成便命令刘宗敏、李过率两万老营士兵跟着自己,然后带上吴襄,亲自去阵前叫战吴三桂。

    吴三桂、袁文弼也率领两万关宁军,和李自成的大军相隔三里对峙。大明军和农民军这一对峙,双方列阵,实力立马相形见绌。

    长风所向,关宁军旌旗猎猎作响,气势如虹。两万关宁军是明代的正规军,分成四营,每一营五千人,用霹雳炮三千六百杆;弗朗机、大连珠炮二百杆,盏口将军(野战重型炮)一百六十门,另外有一千人为骑兵。而李自成的老营士兵,多装备弓箭刀枪。

    加上关宁军多为辽将守辽土,早改变了明朝“将不专兵,兵不私将”的弊端制度,各大将领多率家丁军队,他们跟吴三桂这样武举出身的统帅,长期在关外跟满清辫子军作战,战斗力强,士气高昂。尽管李自成的老营,多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斗力也不弱,但他们大多还是农民,没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又在北京城里放纵了一个月,看到关宁军的野战重型炮和整齐的军容,很多人头冒冷汗,两腿发抖。

    宋献策建议李自成,先让假太子骑马上前,朝关宁军喊话,让吴三桂投降,扰乱关宁军的军心。

    袁文弼便让真太子朱慈烺出阵,招降李自成,两位太子当面对质,虽然两人穿的衣服是一样的,但是朱慈烺的气质明显淡定许多,谈吐也比假太子要有度,而且他一眼就认出了假太子就是周奎的小孙子,也就是他的表弟。

    李自成见假太子的戏演不下去了赶紧命刘宗敏将吴襄带到阵前,让他朝吴三桂喊话。

    吴襄骑着一匹鬃毛全黄的战马,一脸无奈上前,吞吞吐吐说出宋献策替他想好的台词:“为父的性命,危在旦夕,吾儿要是还有孝心,快救为父。十八子,主神器,大顺皇帝乃是天命所归,吾儿早降,还能封王,光宗耀祖。”

    吴三桂铁盔银甲,坐下一匹高大的白马,见父亲沦落到此般光景,双腿熟练一夹马肚子,含泪上前对吴襄说:“儿子让父亲受苦,罪该万死!但自古忠孝不两全,三桂蒙先帝厚恩,恕三桂难从命。前日我已回书与父决绝,如若父亲还念着和三桂的夫子之情,就应当自裁,好让孩儿有为父报仇的志气!”

    吴襄便将吴三桂的原话带回,李自成大怒,立即命令侍卫上前,将吴襄捆绑起来,推到阵前。头裹红布的刽子手,高高举起一把锋利的大刀,只要李自成一声令下,便手起刀落,吴襄的人头就要落地了。

    这时,袁文弼骑马出阵,派人到李自成阵前叫喊:“请宋军师出来说话。”

    宋献策看了李自成一眼,请求出阵,李自成点点头,同意他出阵。

    宋献策便骑马上前,袁文弼看了一眼宋献策,他身材矮小,有点像侏儒,鼠头獐目,其貌不扬,皮肤跟松树皮一样,惟有一双眼睛闪着狡黠的光。

    袁文弼说:“早闻宋军师是闯王大军里第一聪明人,我就直说了,吴老将军不可杀,否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关宁军便只有和大顺军血战到底!”宋献策嘿嘿一笑,道:“大顺皇帝也不想杀他,宋某给吴三桂指一条明路,只要关宁军投降大顺,吾皇可以封他为平西王,这可是宋某极力争取的,连权将军都只是封汝侯。”

    袁文弼没有接话,道:“我们吴将军想跟闯王交换人质。”

    宋献策一愣,问道:“你说交换什么?”

    袁文弼说:“看来我说得不明白,我们想用窦贵妃换吴老将军。”

    宋献策笑道:“宋某虽不才,但凡交换,得先拥有吧?”


    袁文弼说:“哦,看来宋军师还不知道,如今京城和皇宫,已经在我们手里了。对了,我还特意吩咐白广恩将军,让他留着牛金星。当然,如果你开口,我也随时可让白广恩杀了他。”

    宋献策一听白广恩也复明了,赶紧回到李自成的身边。这时,大顺军从京城跑出来的逃兵,报告李自成京城陷落的消息。李自成这下子更加心慌,问宋献策:“军师,这下子怎么办?

    宋献策道:“如今,我们大顺军只能跟关宁军谈判了。不然一旦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我等就无路可走了。”

    宋献策再去关宁军前找袁文弼谈判,袁文弼笑道:“但凡谈判,你的手里总得有对方想要的东西吧?”

    宋献策说:“闯王手中现有二十万雄兵,大顺军在全国各地拥兵百万。”

    袁文弼笑道:“如果宋军师不说实话,那我就回去了,两军准备开战吧。我猜闯王手下能战斗的军队不超过六万。这样吧,既然李自成现在还没登基,我们就给他留条活路。你回去告诉闯王,大家都是汉族,满清才是我们的敌人,这次多尔衮率兵入关,名义上是为崇祯报仇,但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如果闯王能够带兵抗清,我们以前说的条件还算数,太子回京城登基后,就封闯王为陕西王,每年赐白银一百万两。给你们五日时间,如果闯王还没回复,我们就当他自寻死路。”

    宋献策回去禀告李自成,李自成觉得这个条件可以接受,但是刘宗敏嚷嚷道:“大哥,我们在京城抢的白银远不止百万,我这就带人杀回京城,提白广恩的人头来见你。”

    宋献策道:“权将军万万不可冲动,京城易守难攻,要是吴三桂和白广恩夹击我们,那我们必败无疑。当务之急,我们要查探军情,想办法保存实力,安全撤走。”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李自成道:“朕早就想结束东征,回西安去了,军师快想想办法吧。”

    而多尔衮方面,这时也派洪承畴来劝降吴三桂。故人相见,吴三桂、袁文弼便宴请洪承畴,桌子上摆的下酒菜都是各种豆腐干,清炒的,水煮的,爆椒的,这顿饭吃得洪承畴泪水连连。

    这豆腐干宴是袁文弼特意安排的。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这时洪承畴的老母傅氏,还有妻子莲心还在福建老家。洪承畴童年家中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镇上走街串巷叫卖豆干,靠着叫卖豆干之余在学馆外听课,才感动了学馆老师,重返学堂,发奋读书,二十三岁高中进士,从此一路高升,飞黄腾达。

    感念昔日穷苦之余,洪承畴一时心塞,劝降的话,半天说不出口。倒是袁文弼主动谈起向满清借兵之事。袁文弼敬了洪承畴一杯酒,道:“洪大人来得真是不巧,吴将军刚派了使者副将杨坤和游击郭云龙去向满清摄政王借兵了。你就在这歇两日,等他们回来,有了结果,我们再谈。”

    袁文弼说的满清摄政王,当然不是多尔衮。袁文弼当然不会傻到让吴三桂去向多尔衮借兵,而是向满清的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借兵,这是袁文弼的借兵计,目的是让满清八旗兵和李自成的主力部队厮杀,还可以挑拨济尔哈朗和多尔衮的关系。

    杨坤和郭云龙带着吴三桂的借兵信。那封信上写着:“大明国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顿首,谨致大清国摄政王麾下: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蚊员之身,荷宁远总兵之任。京师人心不固,奸党开门纳降,致先帝不幸,宗庙灰烬。

    今贼首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恶已极,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不待数日,我国积德累仁,民心未失,远近已起义兵,羽檄交驰,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蒙受厚恩,怜民罹大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于大清。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机,诚难再得之时,念之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吾朝酬报大清相助,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这封借兵信落款署名是大明平西伯吴三桂顿首,时间是甲申年四月。

    杨坤和郭云龙带了吴三桂的亲笔信,到了北京北边的长城外,到了满清驻兵大营,按照袁文弼的吩咐,故意走错军营,没直接到济尔哈朗的镶蓝旗驻地,而是走到豪格的镶黄旗大帐外。

    豪格当时正在帐内,和手下家臣图尔格、遏必隆等人商议入关的事,豪格对多尔衮这次将八旗十岁到七十岁的男子都倾巢带出,相当不满,对遏必隆说:“现在除了亲领的两白旗,还有多铎,其他人并不甘心受多尔衮节制。一旦我们入主中原,多尔衮战功赫赫,必然会大权独揽,到时多尔衮就不是夺我们议政权那么简单了。所以这次入关,我们必须保存两黄旗的实力,不然以后我们就得任多尔衮两兄弟宰割了!”

    遏必隆说:“现在多尔衮独断越权,他原不是说出征之事要问右真王(济尔哈朗),现在他将八旗都带出,盛京空虚,只有礼亲王率老弱留守,万一宁远守军趁机攻盛京,后果不堪设想。”

    杨坤和郭云龙故意在豪格的大帐外高声说:“吴三桂的特使求见大清国摄政王。”

    豪格和图尔格、遏必隆听到这话,马上出了大营。见到杨坤和郭云龙,遏必隆呵斥道:“你们眼瞎吗?摄政王大帐外是两白旗,我们这外面是两黄旗。”

    杨坤说:“不对呀,我家伯爷说摄政王营帐外是镶蓝旗。”

    豪格一听,很好奇,问道:“吴三桂要见右真王(济尔哈朗)?”

    杨坤点点头,道:“我家伯爷说右真王乃是大清国排位第一的摄政王,出兵之事要求他首肯才行。如果他能帮助我们打退李自成,我们伯爷愿意将宁远城献给他,还将禀明新皇,承认北朝。”

    豪格一听,这借兵条件很有诱惑力,此前诸王和多尔衮在锦州约定,谁能拿下宁远城,镶蓝旗二十牛录和镶白旗的十个牛录就给谁。而且明清之间,对和议最积极的,一直是后者。豪格的父汗皇太极一直认定满清应坚守东北为国,并不惜居于明朝属国的地位,只要天朝每年能“馈赠”万两黄金、百万两白银即可。作为回报,清国上贡明朝每年貂皮千张、人参千斤。至于国界,皇太极都想好了,以塔山为清国界,以宁远双树铺中间土岭为明国界,在连山一地设立互市的集散地。只是崇祯朝野中所有大儒、正人君子,皆竭力反对与满清“蛮夷”讲和,因为这让他们想起南宋的靖康耻,想起南宋向金国求和的屈辱。

    豪格心想,如果自己和济尔哈朗联手,击败农民军,拿到宁远城,让明朝承认清朝的正统地位,济尔哈朗不仅不用交出此前因战败宁远而交出的二十个牛录镶蓝旗兵,还能得到阿济格镶白旗的十个牛录,自己也算完成父汗遗愿,为大清国立下绝世奇功,这样一来,就可以拉拢人心,完全能压倒多尔衮俩兄弟,让济尔哈朗做回名副其实的满清第一摄政王。想到这,豪格十分高兴,马上带着杨坤和郭云龙直奔满清摄政王济尔哈朗的大营,去商议这件大事!



第二十三章 借兵之计  
相关:  学院版三国  龙腾1856  穿越历史之门  重生之大总统  超级答题系统  三国英雄学院    仙都  九星霸体诀  仙府种田  长生者仙  凡人仙府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大明君第二十三章 借兵之计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3387MB

搜"大明君"
360搜"大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