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着问高堂隆:“刘平光和四年土地20顷,中平四年土地470顷,现既有3县土地1950顷,中间不过8、9年耳,平何能也,而有田若此?”
高堂隆答道:“吾已有所耳闻,平等趁黄巾之起,结寨聚兵,众至千余,郡县多有倚奈,中间详细,尚须问平原令、丞。”
我心里一愣,不是叫你负责详查吗?怎么话说了一半,突然要我去问平原令、丞?猛然醒悟过来,必定是高堂隆彻查此事,遇到不少阻力,恐怕参众两院就有人对他有不同看法,高堂隆又不太拿得准我到底准备怎么办,因此有些犹豫。不过从他“吾已有所耳闻”这句话的口气看,似乎他也是对这帮家伙不满的,这就好。
我想了想,笑着说:“也罢,此事不可草率。不如数日后召集参众两院,再令平原令、丞详细解说。还要有劳高堂兄,把所有公文、户籍备好,以便查询。”高堂隆答应一声,这件事就先放在一边。
再问起其他各事,进度还基本都比较满意。最后问起郡军事,刘政、王基答道:“现郡有4万5千人马,各县1-2千不等,现均已训练完毕,卢参议半月前已带2万郡兵沿河布防。”
我一进城,郑玄就已经告诉过我了,不过我还是有点兴趣:“老师为何如此着急,难道各地黄巾又有所动?”
郑玄答道:“何止有所动,今日黄巾恐大胜往年。”
我连忙问原因,郑玄回答说:“往年新谷未成之时,州郡则预有所备,修城镇险,令黄巾不敢轻举,且放粮抚民以安民心,黄巾亦迫于无粮,至有归乡求赈粮者。今年却逢董卓之乱,州郡兵众多随刺史焦和洛阳会盟讨伐董卓,以至各地大小黄巾无所拘束。且刺史不在,无人开州郡仓粮赈民,民多饥困,蠢蠢有不安者。子干恐河防有失,故此预作准备。”
我回忆一下,似乎历史上就是因为青州刺史焦和领兵参加讨伐董卓,导致州内无兵镇压,黄巾才趁机又再次大起,不过焦和比我先从洛阳出发,按理说现在已经回来了。
我问道:“刺史大人想必已经回州,自会放粮赈民,当不必如此担忧。”
管宁惊讶问道:“明公何以认为刺史回州?”
我大吃一惊:“怎么?刺史回军尚在备前,且平原护百姓数万,一日不过30里行程,为何刺史尚未回州?”
这下郡里留守的众人全部失色,王烈急道:“明公何出此言?各路大军并未回州郡,袁绍令王匡屯河阳津,孙坚驻梁城,刺史焦和据孟津,自己领大军留河内。明公自洛阳反,竟奈何不知?”
一席话把我震的差点摔倒,我回头看看陶丘洪、邴原,二人也是一样面色发白。
陶丘洪猛然醒悟,一脸的愧色:“吾知矣,必是袁绍嫉恨明公先入洛阳,故出此策,独遣平原回军。”
邴原恨恨道:“不想袁绍为人竟然如此,定是趁平原收聚百姓之时,另招诸军屯河内,不欲使平原立功,且可令众人疑惑,以为平原无心盟誓,徒欲挟裹百姓耳。”
我呆呆的说:“不至于吧,曹操、王匡等与吾同入洛阳,为何袁绍只遣我一人?”
郑玄叹气道:“曹操兵败,所余不过千人,已自去丹阳招兵,亦不在洛阳。王匡本河内太守,又再遣往何处?至于孙坚,本不归袁绍节制,袁术不离京师,坚又如何回长沙?”
我这下真是面如土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管宁却道:“不妨,吾有一计,可令平原脱困。”
我赶紧追问,管宁道:“此易尔,只需遣一人前往河内,面见众将,言平原安民已定,新征1万军,共3万再往助盟,先令盟主知之。袁绍既不欲平原有功,必定托词安民不易,令平原不必出军。如此平原军无二出,诸将既知是袁绍下令,亦不得再有风言矣。”
我心中稍定,再问:“谁可出使?”
徐干出席应道:“干愿一往。”
我大喜:“伟长雅量,此去必可安定平原。”大家商定徐干明日便出发,同时我们在州郡大造声势,就说即日便将3万人马再入洛阳。
我定下神来仔细一想,其实这倒也是我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没有人顾及的时候,整顿郡务,训练士卒。以后趁着焦和不在,可以以平定黄巾为由出兵周围郡县,说不定就可以借此谋得青州刺史之位。不过还要好好想想,具体什么时机插进去,用什么方式,都必须认真考虑,然后提前做好准备。不过不管怎么样,充足的实力是不可少的。
我回头说道:“既然刺史不在州府,则黄巾之事不可小看,当预有所备。可令众校尉、都尉加紧操练,以防黄巾入寇。”郑玄等赞同。
接下来没有什么事了,最后我对郑玄、管宁两人说:“近来郡务繁忙,有劳二位先生了,然百姓安置之事,备尚有若干不明,欲会同老师请教。不如今日就令关、张、辽、高、太史等人分守各地,换老师回来,也好一同斟酌。”二人也知道目前我们的难度,自然是答应。
于是吩咐有军职在身的各人这段时间加紧训练部队,并根据洛阳一战的功劳纪录,提升一些中下级军官。关羽未回,其兵交给刘政、王基训练,张辽、高顺、太史慈各领2部军马,分段沿黄河据守,具体部署等到了前面,再由卢植决定如何分配安排,驻守黄河期间,主要任务也一样是训练士兵。其他人全部在平原驻军训练,我还有安排没有说出来。
当夜我去高堂隆住处,详细了解了刘平等人霸占土地的经过,其实也就是以保护民众耗费钱粮为借口,收取保护费,但是保护费定的极高,百姓缴纳不起,刘平就让他们以土地为抵押。百姓虽然不满,但是郡县一个是收了好处,再一个当初也根本没有心思过问,还把不得有人肯出兵保境,于是刘平以兵压人,得到土地后又扩大规模,进一步立寨招人,势力大了以后,就干脆直接强行霸占土地,几年下来就达到现在这种规模了。
过几天卢植换防归来,我先敬过礼节,特意提到张飞性子暴躁,还需要老师严加调理。卢植哈哈大笑,说道此事不用我担心,张飞资质甚佳,卢植料他成就肯定远胜公孙瓒。我放了下心,马上叫人请参议院郑玄等人到府中议事。
等大家坐定,我开门见山地说:“郡县之政,可谓国之根基,而田亩农事,民赖之以食,尤为根本。现平原流民二十万,无立锥之地,而郡县豪强,未闻尺寸之功、纤微之德,更不见朝廷半户之爵赐,而占地千顷,拥民万户,备不才,请诛刘平等。”
众人大惊失色,王基首先反对:“岂不闻孔子语“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明公当行德政,归附百姓,岂可滥开诛杀?”
众议院平原各县推举出来的人也是极力反对,一时众人汹汹。
我微微一笑:“吾等既晓习经书,岂不闻孔子为鲁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两观阙名尸于朝耶?何也?曰:“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今刘平等,逢国家之乱,不思报效,而巧立名目、*,不过8、9年以数顷之地而致数千顷,据党要众,以协官府。“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撮聚其说足以饰褒荣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前者董卓祸乱,郡府不足,求之于众人,忠君励国之士无不欣欣而从,虽农夫走卒八方共举,从军报国之人摩肩接踵,十数日即致万余之众。而平等据数县之地、拥万人之众而巧言佞色,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肯为,心无忠义,专思强横,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不除。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姜)太公诛华士。而韩非谓华士耕而后食、凿井而饮,信其如此,而太公诛之,岂所以非太公者哉?以士之为人虚伪亦聚党也。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人,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人异世而同恶,不可赦也。故孔子为政七日而诛少正卯。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今平等不思国难,徒自扩张,斯自小人欲成群,不诛之而欲何为!”我的语气越来越严厉,最后一句已经是严词厉色了。
众人都不敢吭气,只有王基大声反驳:“平等结堡自守,正为安民,土地数千,或无主之地,或宗族之产,或依附之民所有,黄巾贼徒方盛,奈何屠戮有功之人?”
卢植也表示反对:“即平等于讨董一事有过,究其终,其结堡立寨亦有保民之实,有功未赏而行诛杀,恐失世人之望,若黄巾再来,无复有安民保家之人。”
我心里一笑,果然同是大地主家庭就是不一样,总是互相维护的。卢植是河北名门“荥阳郑,清河崔、范阳卢、赵郡李”中范阳卢家的小宗,但是却是清河崔家大宗的外甥,而且现在的名气还远远超过了本门大宗,历史上到了他儿子那一代,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卢氏原来大宗的地位。王基家族也是青徐一代的大户,虽然比不上河北四大家以及太原王氏,但是在东莱、琅邪一带也是很有名的,后世的王导、王敦、王羲之等就出于他们家族琅邪大宗,zhan有土地恐怕也是跨两州数郡数千顷之多。不过我真的要建立自己的统治的话,这些大户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最低限度,现在不是和他们翻脸的时候,何况卢植还是我的老师,他的家族又不在青州,更犯不着现在就去过份招惹他们。
我反驳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何来无主之地?刘平居心叵测,大发国难,妄割皇土,其欲何为?平原百姓尽皆天子之民,平等若是守土保民,百姓现当各自耕其田,岂有安民保家而百姓之田地尽归其所有者?裂土聚众,徒自强大,不思忠义,不臣之心昭然,非反而何?忠君爱国之士,闻国有难则奋然而起,岂有如平等反趁此大肆搜刮者耶?平等不诛,必致狂徒猖獗而忠义之士泯而自隐。”
说完就命令高堂隆宣布调查刘平等人的结果,高堂隆历数刘平数年来种种胡作非为,各种罪行证据确凿,卢植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王基却还不甘心:“刘平纵有大过,终乃汉室宗亲,恐郡县自作诛杀,终为不当。”
我心里勃然大怒,表面上却还是得忍住,突然间想起何进对我说过的话,我心中暗叹,看来是不用不行了,我沉声道:“汉室宗亲,更当一心报国,否则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备虽末胄微支,却也是中山靖王之后,平若不是宗亲,吾尚需考虑,即为高祖子孙,倒行逆施,吾当代清家门,必斩无饶!”
大家听到此话,都是大吃一惊,王基也是错愕不已,一时说不出什么话来,陶丘洪见机赶紧说到:“平等多为非法,明公诛之,上合圣人之言,下体百姓之情,且明公既是汉室之胄,有何不可?”郑玄也出声赞同(郑玄家住在乡里,算是小地主或中下农,对豪强兼并土地并没有好感,只要我在儒家理论上有依据,他就自然不会太反对此事)。管宁、邴原、王烈也纷纷支持我,于是正式通过此事,我下令王郭杨刘王吴等人领兵分头捉拿这些人,田地家产全部收归郡府,若有据堡抗命者,格杀勿论。
然后,为了安抚一下卢植、王基以及平原士绅土豪,我再提出一个议案:“此次讨伐董卓,多有倚赖郡县士绅慷慨捐献,此忠君为国之功亦不可不有所褒扬,吾当上书袁绍为众人请功,参众两院亦当另有所拟赏。忠义大德也,其余小节耳,凡此次捐义军者,往日之过,不再提起。然尚需自勉,不可居功自傲,今日之后,若再有以身试国法者,斩无赦。”
此言一出,王基及平原各人纷纷点头称是,面露喜色,卢植也微笑赞许。也是,平原各县推举的人都是有田有地的,恐怕趁着战乱,来路都有些不正,他们之所以反对我诛杀刘平,正是怕我一查到底,他们都自身难保。现在我开了这个口,他们以前的事一笔勾销,自然是眉开眼笑,而且也说明我并不是对他们的土地有太大野心,顿时对刘平等人也没了兴趣。这些人因为本身在郡府,当初碍于面子,各自家族都是响应号召主动捐了钱物的。
一件大事总算让我用汉室宗亲的牌子硬压下去了,哈哈,下令诛杀的20来个豪强能提供2百来万亩土地了,我可以大展身手,用这些土地好好动动脑子了。
过了几天,黑名单上的几十个豪强全部宣布罪状,当众斩首,各地依附的百姓全部解散,分给一块土地耕种。刘平并不在这帮人里面,这家伙的势力不小,为了省事,王志军略施小计,然后说他据寨抗命,然后马上攻破营寨,当场诛杀。至于豪强的私人部曲,弱一点的全部打散,那些精壮免得他们在地方上闹事,则全部编到军队里让人管着,不老实的军法从事,军队又猛扩到6万人。
至于郑玄等人的日常工作在我的命令下全部转到分发土地上,参众两院几十个人,除了有军职的,全部都要具体负责一部分百姓的安置工作。
然后就是准备春耕了,不过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对这些事情一点都不懂,只好借口黄巾不稳,军队未练,全心投入到军队中去,把这些相关的事全部甩给王志军。晚上再偷偷跟他学习一些汉代农业常识,免得被别人起疑心,必竟刘备可是个苦孩子,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农事的。
不过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汉代的农业和现代相差真是大啊,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居然是黍穄、粱秫、大豆、小豆。汉代所称的谷,就是粟,也就是黍穄、粱秫一类,黍穄就是黄米,黍粘穄不粘;粱秫是小米,粱粒大而不粘、秫粒小而粘;大豆也不是说个头大,而是指各种含油脂高的豆子,也就是可以榨油的豆子,小豆是那些不能榨油的豆子;大麦、青稞和我们现代的叫法正好相反,我们现代把有壳的叫大麦,没壳的叫穬麦(青稞),汉代却正好相反,实际种植的所谓大麦其实是没壳的青稞类,反而是把我们现代的有壳大麦称为穬麦(青稞),而且还是用作马饲料;还种植一种燕麦,叫瞿麥。
东汉北方地区主要作物是黍穄、粱秫,西汉的时候大豆也是主要作物,到东汉才慢慢作为一种灾荒备用粮,不再大规模种植。而且小麦并不是北方的主要作物,除了关中一代因为汉武帝曾经大力推广而普遍种植小麦外,小麦在汉代其他北方地区基本上只是作为一种新谷未熟时候的过渡粮食小面积种植,倒是南方小麦和水稻的种植比较普遍,但是南方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所以也不是全国的主流。我先前一直以为之所以经常吃黄米,是因为黄巾之乱搞得大家没粮吃,现在才明白原来这就是汉代的主要粮食。
黍一类的粮食3-4月种植,3个半月成熟,也就是6-8月收获,而小麦的播种时间虽然在8月,但是成熟期大多在4、5月,等小麦成熟,大多数地区就已经错过了黍类粮食的最佳播种期,所以汉代一年只有一季粮食主作物,基本上是靠着人均14亩地的数量优势,才能养活人。
我回想一下,管宁给我算土地账的时候,的确只算了一年一季作物。这样一来,汉代的粮食问题就更加突出,一旦有一年没能播种,除了应急作物外,就只有再等一年后才能好好播种了,至于收成就还要等1年。
虽然现在死了不少人,人均zhan有耕地上去了,但是这些田地并没有落实到老百姓的头上,从平原的情况看反而还有加速向豪强手中集中的趋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豪强的附庸,所以普通农民人均耕作的土地不会比以前多。按管宁给我算的帐,离去年黍类的收成已经过去8个月了,汉代虽然田赋是三十分之一,但是还另外有口赋、军赋等赋税远远高过田赋,这样算来,真正因为缺粮要乱起来,时间就在2-4月间。更何况小麦种植面积有限,到4、5月只能是缓和一下,并不能解决问题,黄巾大乱则要到6月份,那时候基本上没什么人有存粮了。
反正现在豪强和土地问题已经解决了燃眉之急,可以把重点转到军事上来了,我们4个仔细分析了一下局势,好像目前除了死守黄河,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虽然青州刺史焦和不在家,我们也不可能无视各地太守、国相的存在擅自出兵周围郡县。能做的只有充分利用我们手头还掌握的粮食和田地。在这个时候继续大量招抚饥民,不过我们估算了一下,最多只能再招抚5万户25万人。而且这所有一切还要建立在王志军的办法确实能使农田不用休耕轮作的基础上,否则像管宁说的一户就需要60亩土地,那我的两百多万亩土地还不够安置现有流民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准备打仗。
说到打仗,郭显彬来劲了:“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大幅度提高军队的兵器质量。”
我们三个都提起了精神:“什么办法?”
郭显彬回答说:“其实很简单,就是炼钢。现在部队用的兵器都是些低碳生铁而已,我们可以大量炼钢,制造钢质兵器、盔甲。”
杨维军有些不相信:“你好象不是学冶金的吧?你能在汉代练出好钢来吗?”
郭显彬哈哈一笑:“好钢是炼不出来的,不过成份不稳定的高碳钢还是可以比较轻松的搞定的。虽然差一些,但是绝对比现在军队用的铁制兵器要好得多。”
我赶紧追问具体办法,郭显彬笑着说:“其实原理很简单,碳含量超过2.0就是生铁,一般生铁含碳量为3.5—5.5。而含碳量小于0.02就是熟铁,而钢的含炭量在0.02到2.0之间,原则上只要把生铁和熟铁混在一起,让二者的碳质均匀分布,就可以练出钢来。所以呢,首先需要摸索出炼钢高炉的建立方法,然后把生铁回炉,降低一下含碳量,大致到3左右,并且除去一些杂质,然后把生铁和熟铁尽量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就可以炼出含炭量在1.0到2.0之间的钢了。这些最大的难度在高炉上,其他的只要慢慢摸索一下,就可以熟练的控制含碳量的大致范围了。只要保证含碳量能在1.0至2.0之间,就是硬度很高的高碳钢了,当然现有条件不可能把这个控制得很准,所以我说成分不稳定,有些杂,但是大规模运用到军队里,绝对要比现有的低含碳量的生铁兵器质量好得多。”
王志军问道:“似乎汉代就有一种百炼钢技术,也可以打造出很好的兵器的。”
郭显彬摇摇头:“这个技术不行,虽然可以打造出极品兵器,但是其原理不过是把生铁反复回炉锻打,一步步的降低含碳量,至少要10次以上才能打出钢,而且每次回炉和锻打都要求很好的技艺,一件兵器就要花上1、2年的时间,最好的要30次回炉锻打,要花上3、4年时间,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应用,只能是少量订制。而且也不可能真的百炼,一百次就搞成熟铁了,屁用都没了,最多只能30次。”
王志军想了想又问:“好象南北朝时期,有个叫綦毋怀文的,发明了一种灌钢法,也可以比较快的炼出好钢的。”
郭显彬笑了:“我的这个方法原理上和他是一样的,但是我的办法更好,炼出来的全部是钢,含碳量虽然有高有低,却恰好可以在性能上互相补充一下,而綦毋怀文灌钢法炼出来的是一种表面或者是刃部为钢、内部或者刀背为熟铁,虽然说起来刃部有硬度,刀背有韧度,但是怎么也比不上纯钢打造的兵器的,更别说百炼钢法打造的兵器了。其实现代吹的牛皮烘烘的大马士革钢,就是印度的一种坩埚百炼钢。至于日本的钢,更差劲了,只有硬度没有韧度,需要用包钢法再包上两层熟铁,制作工艺复杂而且极其昂贵,并且日本刀根本就不能砍铁制盔甲,更不能和别的武器对碰,否则搞不了多少下就要开裂了,基本上一场真正的战斗下来要换好几把刀,而且损坏的刀无法修理,所以只适合当摆设。日本曾经有个大名,在和敌人作战时,拿出几十把收藏的好刀摆在屋里,然后抽一把出去作战,刀断了就回去再拿一把,你想想,一场战斗就要换这么把刀,有什么实战价值?只不过中国汉代的百炼钢锻造法不久就因为长期的战乱失传了,才让这些次等货横行世界。”
“哇,”杨维军两眼发光,“是不是真的?那我可要好好学学汉代百炼钢技术,以后回去开家中国刀具店,把日本刀狠狠羞辱一把。”
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不过马上就感到一阵悲凉,我们还能回去吗?
“嗯,”郭显彬赶紧打破这种气氛,“我想只要给我一些时间,这些东西凭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达到的。”
杨维军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你需要多少时间啊?该不会1、2年都摸索不出来吧?我们可是很快就要开打了。”
郭显彬想了一下:“我虽然也把不准到底要多少时间,但是这些事情还是早作准备比较好,总有一天会发挥大作用的。”
王志军赞同:“我看这件事还是要做,不如从我们招抚的流民里挑选一些铁匠和劳力,几百人就够了,让郭显彬把这件事先组织起来。就算真的要花2、3年时间也是值得的。”
接着又回到农业问题上,杨维军说道:“我这几天注意到汉代的犁样式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是不是也有什么问题?”
我问他:“你还记得清楚我们那时代的犁的细节吗?”
杨维军拍拍胸:“放心好了,我从小就贪玩,家住在国营矿场,周围都是农村,我们小时候还去帮农民爷爷耕地呢。”
我们几个大笑:“就你这样,估计经过你的耕种,农民爷爷一家都饿坏了。”
杨维军大为恼火:“哎,你们几个怎么这样,我可是真的在这方面有几手,可比王志军看死书强多了!”
我赶紧安慰他:“好了好了,大家也没说不信你么,要不这样,这几天你找人去做几把犁,然后和现在的犁一起对比一下,看看那个好一些。”
大家把最近的各种事情都认真梳理了一遍,看看差不多了,我瞄了一眼屋里的多级沙漏,哦,已经相当凌晨3点多了。把大家送走,我却没什么困意,准备把洛阳这一仗好好总结一下,应该有不少地方都需要学习和更正。
正在看一些参考的书,有人敲门,我随意的说了一声:“进来。”
门开了,却没有什么动静,我猛然想起,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人?而且只是敲门,居然没有开口询问?我转头一看,昏诶,一个蒙面人?
不过也奇怪,我居然一点也没觉得惊慌:“有什么事吗?”
“有,借头一用。”
我笑了:“借东西要有理由的。”
“很快你就知道了。”我看到他的眼里露出一丝笑意:“你似乎很镇定。”
我老实回答:“错,我有点怕了,没有把头借给别人都不害怕的人。”
他看了我一会,慢慢的举起刀,眯起眼睛,我盯着他的眼睛,“哧”的一声,一道青光掠过。
“哼,有意思。为什么不躲?”
“我没有从你的眼睛里看出杀意。”
“这次是我学艺不精,下次可就没有这么好的事了。”蒙面人转过身去,我笑了。他走出门外,突然问:“笑什么?”
我回答说:“你们刺客有这个习惯吗?把背部留给敌人?”
他没有说话,身子微微一动,消失在黑暗中。
我摸摸头,还好,还在,只是帽子顶部被平平的削掉了,可以直接摸到头发了。回头看看,把削掉的帽顶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一共三刀。我心里暗暗叫奇,我只看到一道刀光,没想到居然有三刀。猛然发现还有两根银针,原来刀光里还藏了另外的杀机,我心中一动,赶紧把帽子顶放在地上铺平了再看,两针三刀正好是个“平”字。原来刺客是提醒我他是刘平家派来的。
没想到我把刘平杀了,他家里居然还能派出刺客来,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困意,这下子更是头脑清醒的不得了,干脆到外面院子里舞上几趟剑。
第二天,我也不想声张这件事,只是告诉张飞以后不许早睡,必须要陪我,我不睡他也不许睡,而且手里那怕是上完厕所要擦屁股都不许放开蛇矛,张飞虽然觉得有些过分,但是还是比较痛快地答应了,也没多问。
当天晚上,张飞就睁着大眼睛陪我,一边打呼噜,一边用天真无邪的眼睛瞪我,搞得我心里发毛,只好让人搬了一张床到书房。每次我要上厕所就把张飞也拽起来,结果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这世界上除了马也还有别的动物站着睡觉的,而且还是睁着眼睛。非得叫我拽他两下,才蒙里蒙糟的和我回屋,然后一头倒下,继续睁着眼睛。
过了几天,我正在深夜处理一些政务,虽然大方向定下了,但是各种琐事不断,有些简直可以说是莫名其妙,把我搞得头大。突然张飞的鼾声断了一下,又继续打起来。我心里一惊,知道张飞醒了,显然外面有什么东西刺激到他了,除了刺客恐怕不会有别的了。
果然,我刚刚想到是不是应该把双股剑拿在手里,几声微啸的破空声刺进屋内,我情急之下和身一滚,同时就听见张飞一声怒喝,黑色的蛇矛绞过,几点银光破碎。然后就是轰隆一声巨响,我从几案底下伸头一看,窗户破出一个夸张的大洞,张飞已经不在屋里。
外面张飞的吼声震天,整个郡府都被震醒了。我急忙把立在几案旁的双股剑拿过来,拔剑在手。门猛地被撞开,我赶紧立剑护住头胸,却原来是杨维军未及穿衣,提三尖两刃刀赶来。不一会,王志军等人都到了,郡府兵丁早已把四周围了个水泄不通。外面突然传来众人欢呼:“抓到刺客了!”我下令先把刺客关入大牢,让吴淮加兵看守,明日再审。
过了几天,决曹掾史,也是郑玄的学生,把审讯结果报了上来,果然是刘平家出重金雇请游侠刺客前来行刺。当即众人大怒,纷纷要求把刘平家满门抓来,严加惩处。我想了一下,说道:“此事过去也就罢了,只需派人前往监控刘平家族,严加讯问,找出主凶便可。平家满门老弱妇孺当不知此事,不可因一己之忿而迁怒满门,此非义人所为。”于是让王郭杨三人前去处理此事,叮嘱他们不可过分。我对古代株连满门一直有种恐怖感,何况刘备平生未尝株连犯人家人,即使是谋反这种罪名也只是诛杀主犯一人,我既然顶着刘备的名字,就不能给他脸上抹黑。
接下来我还是大部分精力放在军队建设上,主要有六条:第一,洛阳迁来万余户大多缺少劳力,各地军队应当每天成建制轮流前去帮助,若有扰民之事,定斩不饶,一方面可以尽力培养一下军队作风,另一方面也把军队中可能有的害群之马清理掉;第二,军队所有不识字的士兵每天必须要认10个字,半年后务必要能看懂军队条例,免得下级军官讲解不清,以后我还打算慢慢提高要求;第三,洛阳之战受伤的士兵、军官,等伤好后全部集中编成一部,号称“陷阵营”,交给高顺管理,以后战争多了,这些编制会逐渐扩大到各将领的队伍,争取建设成我的近卫部队,充当全军主力;第四,全军参加过洛阳之战的军官都必须要写一份规定字数的总结,写得好的升官,写得不好的降职或者记过,我现在没有精力办军校,只有让他们自己学习提高了,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好苗子,我也打算亲自看一看各部报上来的好文章;第五,从这些总结的好的人中抽调一部分,由我们这些高级将领亲自教练,力争建成随军军校,为我以后提供源源不断的中级军官;最后第六条,根据这次实战,重新修改各种条例,以便适应军队训练和实战的实际情况。
一转眼,又差不多5、6天过去了,王志军他们的讯问还是没有结果,这下包括卢植、郑玄、管宁都不干了,几个人轮流来找我,说这样是妇人之仁,至少应当把刘平家的青壮年都抓起来审问,否则防不胜防,再有刺客趁我们以后慢慢松懈了跑来行刺,就不一定有这次这么运气了。
我坚决不干,如果把刘平家族的青壮年都抓走了,家里的老弱妇孺靠什么生活?我们已经把们的家产全部充公,只留下了一些口粮和少许自耕地,我总觉得无论什么事还是不要做得太过分比较好。
又过了两天,王志军3人终于回报:找刺客的是刘平的一个表哥,现已经自首。我觉得有些奇怪,这种人怎么回自首呢?王志军赶紧表白绝对没有用刑讯逼供,确实是他自己自首的,据他说是因为看见我始终不肯对他们家族下杀手,又听到我前一阵子不听卢植等劝说,为的是考虑刘家老弱妇孺,终于良心发现出来自首的。
我也不想深究,杀人又不是好事情,于是下令将此人交给郭显彬,给他当试验炼钢的苦力3年了事。郑玄等人听到了不停的摇头,觉得我软得有些过分了,我也只有赔笑,连说杀人者不祥。当然也有人推测我肯定要交给郭显彬狠整此人,花3年时间把他慢慢折磨死才解恨。
不过很快也有令我高兴的事,关羽终于回来了,还带回了弟妹和小侄子,哈哈,关平整个一淘气蛋,天天上树爬墙,找人打架,把郡府闹得天天都能听见关羽气急败坏的训斥,完全没了往日沉稳老到的样子。关平对他这个从没见过的老爹根本就不买账,三天两头被关羽打得几里哇啦的惨叫,不过我和张飞都护着小关平,尤其是张飞玩兴大发,关平的坏事到有一半是张飞出的臭点子。
另外一件好事情就是田豫携家带口的从幽州赶来了,这小子还真是有一股韧劲,居然把全家说服了迁往平原。不过他毕竟才十几岁,又没有王基那样的背景,我为了安排他,干脆充分利用袁绍给我的昭武将军头衔,正式开府,让田豫作了我的从事中郎,顺便把参众两院还没有军政实职的人都安排进来,让管宁任长史,太史慈要重点拉拢所以安排他担任将军府司马。
这时候各地的军阀们都开始提高自己手下从事、椽史的待遇,我也趁机把参众两院的待遇提高到千石和六百石,和县令、长相等,其他的郡府和将军府主要官员待遇也都提高到3百石以上。我这时候因为政制改革,所以其他事情都尽量做到别人后面,免得引起其他诸侯过分的注意。
作者公告:
我现在在俄罗斯读研究生,上次中断就是为了准备年底的考试,很遗憾,我不得不再次说,我必须要停止这篇东西的写作一段时间了,没有别的原因,上个星期我的导师给我加了4门新课,使我这学期达到了12门课,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都必须上课,我已经实在是拿不出时间写作了,所以只好暂停《时空三国》的更新,我估计这一停就要停到今年的9月中旬去了。不过我保证,9月份我会以全新的面貌投入这部作品的更新中来,只是时间好像确实有些长了,但是我确实没办法,这学期的学习压力太大了。不过按照我的课程安排,下学期应该只有6门课了,应该有充足的时间保障用来更新《时空三国》。
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有像一直关心我这个东西的所有读者们说“对不起”,我也很不愿意停下来,向大家三鞠躬,赔礼道歉,希望大家能够谅解,请大家保持一份耐心,9月份以后,我一定会大大加快更新速度,尽力补偿一下大家这段时间的等待,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