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第三位皇帝在帝都洛阳的皇宫之中正式登基的消息对于整个汉帝国而言,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就像一个患了神经迟缓的巨人,从大脑出发的命令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到达神经末梢。而事实上,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崖州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后了。
刘明在刚登基的时间里也并没有立马进入新皇帝的角色。他只是坐在平日里自己的位子上浑浑噩噩的听着司礼太监念完了秘书监连夜起草的告文,然后被百官簇拥着坐上了那张至尊的龙椅。
草草了事后,刘明挥退了百官,他急着去见一个人,了解一些事情。匆匆穿过皇宫的各种建筑。刘明径直到了母亲的寝宫——琯玉殿,还未进去,刘明就听见里面传来了阵阵哭声。是母亲,刘明连忙进殿,一眼就看见了正斜倚在塌上用手帕掩住脸,肩膀一抽一抽的哀哀哭泣的母亲。旁边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小声劝慰。“宫奶奶,孙儿刘明见礼了。”刘明对着老妇人弯腰鞠了一礼。又转身对着林琯施了一礼。
老妇人正是那位执意亲自入宫的宫老太君,曾逸的祖母,宫家上任家主的亲妹妹。宫家与曾家同属于三十六世家,都是世代为将,家中武学兴盛。宫老太君天资聪颖,自幼习武,年轻时参加了三十六世家的冠军赛,击败了包括自己哥哥在内的三十六世家的一众俊杰,夺得第一。
后来高祖起兵,广招天下豪杰,宫老太君不顾家族禁令,毅然离家参军,并与当时决定全力支持高祖的曾家的嫡长子曾显相识,两人并肩作战,在起义军中很快便崭露头角,并迅速积累了深厚的感情。显圣三年,在高祖主持下,两人于讨伐楚国的军中结为连理。婚后多年,诞有一子二女,儿子正是曾逸的父亲曾秩可,曾家大房的嫡长子。
当年高祖的宸皇妃诞下光武帝刘桓后,却因为战乱随军连年奔波,身子差得很,根本没有奶水来喂养幼婴,大军作战又不便寻找村妇做奶娘。幸好当时老太君刚生下第二个孩子,还在哺乳期,于是老太君便用自己的奶水养活了后来的大帝刘桓。
岁月不饶人,如今已经六十多的宫老太君,昔日戎马征战的生涯使她身上旧疾颇多,尤其是人到了老年,身子越发不行,陪伴了她数十年的丈夫也于去年寒冬中创口冻裂,流血而死。老太君悲伤过度,险些也跟着去了。虽然缓了过来,但眼见大限也就这两年了。
好在老人家的耳朵还算灵敏,眼睛也很好,因此一眼就发现了对着她施礼的刘明。老太君高兴的说道:“是蒙子,哎呀,奶奶好多年不曾进宫来,那年你来府上的时候还只有七八岁,没想到现在长这么大了,娶媳妇了没有啊?奶奶家的孙女儿长得乖巧,跟你配对的很呐。”
刘明好笑的道:“奶奶,孙儿三年前就已经结婚了,您还和曾爷爷一起来宫里看过太子妃的,怎么忘了?您家里的孙女不是已经许给潞国公家的嫡长孙了吗?”“啊?这样啊,呵呵,奶奶年纪大了,记不得事了,老糊涂了。那乖孙儿,奶奶的重孙呢?你也不领来让奶奶看看。”
“哎,奶奶,等过了这阵子我就让洵儿到您府上。”刘明连忙应下。又看向旁边的母亲林琯,道:“母后莫要哭伤了身子,宫中还需要母后多多费心了。”吩咐左右婢女将林琯扶到了内殿歇息。
刘明坐在了宫老太君的对面,还未开口,老太君就抢先说道:“太子,老身知道你想说什么,想问什么。老身且与你约法三章,能跟你说的,该跟你说的老身绝不隐瞒。”刘明敛去笑容,冷笑一声道:“哼,难道这天下还有孤王不该知道的?不能知道的?”
“太子,你父皇是老身喂养大的,他视我如养母,我又何尝不拿他当亲儿子待过?还记得你父皇刚满月,那时候高祖皇帝正御驾亲征西蜀王鼎。当时连年兵荒马乱,民生凋敝不堪,大军驻扎之处数百里不见人烟,所有吃食只能从千里之遥的淮南运来,十成粮食运过来就剩三成,除了要上阵杀敌的将士们还能吃一顿饱饭,就连高祖一天也只吃一顿。”说到这,宫老太君许是回想起那些战乱年月里逝去的袍泽,几滴浊泪滚落衣襟。
“大人们尚且吃不了饱饭,你父皇刚满月,连粥都吃不了,老身饿着慧敏,只要有奶先紧着他吃,可怜我的慧敏,幼年吃足了苦头,却没多在这平安年岁里多待几年……”刘明沉默的无言着,那双眼睛却紧紧的盯着宫老太君,试图看出哪怕一点的不自然。
“唉,人老了就喜欢多说会话,让太子见笑了。老身如今已是没什么用处的老太婆,说话也没人听了,只盼着早日去与我家相公团聚啊……”
“奶奶说的哪里话,大家都盼着您能长命百岁呢。”刘明见看不出什么,索性将口气也软了下来,“罢了罢了,奶奶说什么我听着就是了。”
“那好,我就先跟你说说如今这天下的世家门派……”宫老太君见刘明不再坚持,组织了一下语句,便向刘明开始介绍当下这世上的各家势力……
“先说世家,子子孙孙为世,宗祠族法为家。世家的传承或是济世救民,或是王道争霸,兵道争锋,因此世家也与俗世间联系颇深。基本上各个世家在祖地的名望,人脉势力都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不过都是些乡下的土豪恶霸!”刘明对宫老太君的话不以为然。“呵呵,孙儿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句话是太傅教你的;奶奶今天再教你一句话,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说完这句话,宫老太君刻意停了下来,看着刘明的反应。看到刘明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宫老太君欣慰颌首,继续说道:“前秦时期,天下游学之风兴盛,世家交往频繁,世家子弟纷纷入世一展才华。时传当年天下共有三十六世家,端的是百家争鸣。然而那位大秦的开国皇帝倚仗自己铁骑百万,意欲将三十六世家连根拔起,铲除于世间,世家不甘引颈就戮,纷纷抗争,由此引来了灭国之祸,这才有了如今的大汉。自本朝开国以来,世家纷纷选择了休养生息,蛰伏静待的策略,族中子弟外出游历,或入仕为官,均不许透漏自己的出身。所以孙儿你才从未听说过除了曾宫两家外的其他大世家。”
“这……世家之威,竟至于斯么?”刘明震撼之余也不免有些心疑。“前朝末年,高祖本只是山阳军中一名偏将,为何会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拉起一支拥有铁骑数千,精兵数万的队伍?”
宫老太君见刘明不信,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刘明迟疑了一下,答道:“自然是百姓信任高祖能平定乱世。”“那为何不去投奔比高祖兵强马壮,财多力强的呢?如赤眉军?如萧天王?”宫老太君接着问道,刘明语塞。
“当年军阀林立,世家为求自保,从不倾力支持哪一方。唯有曾家家主力排众议,倾尽家财全力支持高祖募兵,派遣族中子弟参加高祖的起义军,从戎狄部落手中购买战马……是以一年时间,高祖方能从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辖地千里的大诸侯。”宫老太君缓缓道出了汉帝国兴起的原因。
“一个曾家就能组织起如此强大的力量,更不要说比曾家还要强大的那几个世家了,当年的世家榜上,曾家也只是排在中上而已。即使开国这么多年,曾家借从龙之功发展壮大,颇有成效,但也不能说稳压全盛时期的顶级世家。”
“……那这么说,真有可能是哪个世家干的了?!”刘明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父皇去的不明不白,曹英只说他并没有看到凶手。他原本还在怀疑是否为朝中重臣野心勃勃者所为,不甘心一辈子只为人臣,想要奢望一下这九五至尊之位。但今早上朝,他观遍群臣,却并未发现有神色异常者,更没有敢于当堂站出来驳斥告文的。
恰巧宫老太君亲自入宫,这让正无头绪的刘明仿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因此他嘱咐母亲散朝后留住宫老太君,他要亲自问问,一解心中疑惑。如今看来,莫非真的是这些世家贼心不死,妄图扰乱我江山社稷!
“孙儿莫急,我且与你细细分说。”宫老太君却并不慌乱,似乎笃定了此事不是世家所为。“世家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你可曾听说此前历朝历代哪个世家率先揭起反旗的?可有哪个世家坐了这江山?”刘明细一思想,果真没有。
他眼睛不禁亮起,紧紧的盯着宫老太君,道:“奶奶的意思……世家间有什么禁令?”“唔……严格说起来也算不了什么禁令,只是世家虽然实力雄厚,但宗族太过庞大,族中也并非偏爱哪一支,是以人杰辈出,真要是坐了这江山,大房坐还是二房坐,这是个问题……而且天下世家众多,顶级的也有好几个,真若是有哪个世家想坐这个位子,也必定会被其他家族群起而攻之。”
宫老太君接着悠悠说道:“你父皇雄才大略,在位十五年,将这社稷治理的井井有条,繁荣昌盛,那些世家正巴不得你父皇多活几年,好让他们借这东风快速恢复实力,哪里又会加害于你父皇呢?”
刘明点头道:“此言甚是有理。那奶奶,您认为……这幕后黑手会是谁呢?”
听到刘明的话,宫老太君似乎恍惚了一下,陷入了久远的回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