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11日,赵登禹、王宝良等又在喜峰口高地鏖战了一天,而在滦阳的孙治勇、江明、钱明、周祺等人则当了一整天的教官。当然了,除了孙治勇以外,其他三人,只是负责维护秩序的。到得后来,江明也能讲上个二句,并且他还出个了点子,为了加快培训的进度,把9连的神枪手屠喜也叫了过来,充任临时教员。
别看屠喜没什么文化,正因为他没什么文化,他用大白话讲出来,反而让大部分战士们更加容易懂一些,到得后来,本着拿来主义精神,孙治勇也从屠喜那里借签了一些方言的讲法,颇得战士们欢迎。
孙治勇培训排长、班长,再由他们回去培训普通战士。另外,孙治勇还在下午重点培训了机枪射手和掷弹筒射手。被挑选出来充任机枪射手的战士大多以前有些射击的底子,所以培训重点是告诉他们如何保养武器和如何在战时快速排除机枪故障——对于缴获的歪把子机枪,这甚至比机枪战术培训更重要。
而掷弹筒的培训,说实话,孙治勇自己都只是半瓢水,就算带点吹牛,他还只能保证那些被培训的掷弹兵们能打响手中的掷弹筒,并且不至于伤到后方的友军,别的就一概不能保证了。
杨秃子那个班的那个天生的近视眼,龚德祥,这次也被挑选出来当掷弹兵。杨秃子对他说:“功德箱啊(龚德祥外号),你看看你,天生长了双书生眼(近视眼),又没那读书的命,给你发支枪吧,也是浪费。这样吧,你这眼力,给你发个小钢炮打打,估摸着不成问题——反正孙长官也说了(孙治勇),那小钢炮就是估摸着打的(正规称谓是:概略式瞄准,可惜没一个战士听得懂),你估摸着差不多吊着打就行(正规称谓是:曲射式武器,与直射式武器对应,可惜也没一个战士听得懂),反正一打一大片,方圆十来步的人都打得着(杀伤半径5至8米),你用这个啊,中~!”
就这样,从上午,一直讲到天擦黑,孙治勇嗓子都讲哑了,仍旧没有摆脱被将士们追问的命运,甚至上个厕所都不得安宁,尿撒到一半时,兴许都有3营的战士冲进来问这问那。
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战士是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热*兵*器,而且还不是老旧的步枪,是光荣的战利品,是从鬼子手中夺过来的三八式步枪,又有孙治勇这么优秀的教官培训,学习热情高涨得很!
至于拼刺术,过家芳的意见是,这并不是一日之功,在白刃战时,还是暂时使用惯用的大刀为宜。他甚至为此专门下令将刺刀上交保存,待此战过后再行操练、实战。
-----------华丽的分割线------------
傍晚,一天激烈的战事暂时宣告结束。喜峰口一侧的高地上,一名战士正给赵登禹的创口换绷带。由于赵登禹受伤后仍然坚持战斗在一线,甚至亲身执刃而战,所以他的创口是合了又开,开了又合,此刻换下来的绷带,几乎全是血色!
此时当面的鬼子已经被打退,所以这次是敞开了衣服细细包扎,燕山三月的凛冽寒风刮在赵登禹高大精壮的身躯上,赵登禹却没事人也似。
赵登禹生于1899年5月16日,山东菏泽赵楼村人,出身贫苦,祖辈都是纯朴的农民,共有兄弟姐妹五人,只有他一人读了两年书。要知道当时中国普遍贫穷,一个普通人家是供不起所有子女都去读书的,被家中送去读书的,一般来说在家中是属于聪颖的孩子。全家仅有薄田三亩,只靠父兄扛活养家,后来父亲不幸早逝,赵登禹只好掇学。13岁那年,他与二哥赵登尧一起拜师习武。因为聪明好学,吃苦顽强,身体天赋好,三年间刀、枪、剑、棍各种兵器和太极拳、八卦掌、少林多种功夫都练得纯熟,并能融会贯通,成为武林杰出少年人才。
后16岁时听闻冯玉祥西北军军纪严明、爱护百姓,与同村好友一起离家,一路爬山涉水,沿途讨饭,不分昼夜跋涉20多天赶到陕西潼关,才找到第17混成旅的旅长冯玉祥的部队。不料当时不招新兵,但军中管事被赵登禹千里投军的精神所感动,才勉强收留他当了个副兵。连长一见他就说:“你要知道,当副兵只管饭,不发军饷。”赵登禹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当兵不是为了发财,要是为了捞钱,我就不跑这么远当兵了。”
就这样,赵登禹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从一个连军饷都没得发的副兵做起,到1927年初,冯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赵登禹升任29军109旅旅长,时年仅34岁。
作为刚刚任命的喜峰口方面作战军前敌总指挥,赵登禹心里比谁都要感到忧虑。通过这一天半的战斗,赵登禹切身感受到与日军作战,乃是与军阀内战截然不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日军的重火力比中国当时任何一支军队都要强大得多,赵登禹还在今天第一次见识到了飞机的轰炸!而他现在所站立的阵地,曾在白天一度被日军占领,后我军在在付出重大伤亡后才夺回。
喜峰口关城大部分为日军所占领,喜峰口关的二侧高地,有一侧已为日军所占,赵登禹防守的其实只是喜峰口关的的另一侧高地。如果连这一侧高地亦为日军所得,则喜峰口这一战略要地实际就算是失陷了。即使其它一些长城段或高地为我军控制,也于大局无补。所以虽然109旅连日以来已打退日军多次进攻,但日军的战略进攻势态依然没有改变,我军依然处于战略劣势。
回想今日白天的战斗,赵登禹觉得再这样被动防守下去,极为不利——无非是拿战士们的性命去消耗日本鬼子的炮弹而已,虽然我军有战斗到底的勇气,但在日军的绝对火力优势面前,只光凭地利,采取这种呆板的、硬扛的打法,是不可取的,到时牺牲事小,失地事大!
赵登禹陷入了沉思。
“报告旅长!俺回来了!”随着一声洪亮的声音在耳旁响起,赵登禹笑了,他知道,这是他今天一清早就派出去侦察敌情的特务营长王宝良回来了。
“宝良回来啦?来,坐。警卫员,来口热水,再来个白面馒头!”赵登禹拍了拍身边的垫子,二人就坐在坑道对着入座了,赵登禹问道:“鬼子那边兵力分布的情况都摸清楚没有?”
“嗯!”王宝良咬下一大口馒头,只嚼了三两下就咽了下去,再又灌了一大口热水下肚,他也是饿得狠了。清早吃了一点就出发去侦察,敌人的地盘上,可没人管午饭,这到了晚上7点才回来,饿得也是狠了。
赵登禹听到王宝良肯定的答复,放下心来,笑着拍了拍王宝良的肩膀,说道:“慢点吃,管够!来,边吃边说!”
王定良一手拿了馒头,一手随手捡起一个石子,就在地上划了起来,他先在地上划了一个躺着的“s”,大约是“∽”的样子,然后他一指最右边的梢尾处,说道:“这是铁门关。”,然后又指了指“∽”的中间点那处,说道:“这是喜峰口。”,最后又指了指“∽”左半边的拐弯处,说道:“这是潘家口。”
然后,王宝良又在“∽”的上方处,画下一些点,分别写上地名,有“蔡家峪”、“白台子”、“兰旗地”等等地点。这些地名表示日军的分布所在。然后他开始介绍道:“日军指挥所在这……日军的炮兵在这……日军的骑兵在这……这里是日军的步兵阵地……”
赵登禹边听边问,很快对敌我势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个大致计划慢慢在赵登禹的心中形成。在听完王宝良的汇报以后,赵登禹开始命令他的副官向时为前敌副总指挥的王治邦旅长、佟泽光旅长发出会商电报,并很快形成一致意见,决定当晚对日军进行夜袭!
此计划拟成后,急报三屯营张、冯两师长,转请军团总指挥宋哲元将军批示,宋当即批复同意电告前方,绕攻队即定于11时,开始行动。
计划如下:一、赵登禹旅长率特务营及217团(王长海)第224团(董升堂)、218团(童瑾荣)之王昆山营与220团(戴守义)手枪队出潘家口,绕攻敌人之右侧背。
二、佟泽光旅长率226团(李九思)、第218团一部出铁门关攻敌人左侧背。
三、王治邦旅长率219团(刘景山)及220团第三营,加强218团与各特种兵共同坚守本阵地,并相机出击,以牵制当面之敌。
简而言之,就是王治邦负责看家,佟泽光从右边铁门关出击绕攻,赵登禹从左边潘家口出击绕攻。
从上面的计划中,我们只看部队番号,会以为赵登禹一个独自带了3个团又1个营出击,人数是最多的。但实际上,他这次夜袭带的队伍,都是些伤亡过半的部队,且久战疲弊——突击夜袭,怎么可能带许多人马,越是番号多,越是说明这些部队损失惨重,减员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