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22年(周穆王五十五年),周穆王姬满去世,儿子姬繄扈继承王位,这便是周朝第六位君主周共王。
周共王继位时,国家因周穆王远征,耗费了巨量财富,使得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但是,在许多场合又不得不维持着天子的架子。如为了表示赏罚分明,周共王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周王朝的国势开始衰落。
此时大周王朝需要一位中兴之君,而周共王偏是一位花花公子。公元前919年(周共王四年)春天,周共王出游到泾水边上,当时密国国君密康公跟随周共王出游,有三位美女被周共王看中,而密康公也是色迷心窍,不听母亲的劝告,没有献出那三位女子,而是纳为己有。周共王恼羞成怒,于公元前919年(周共王四年),派兵攻灭密国。
在军事上,周共王表现低调,他改变父祖两代以武力征服天下的做法,裁减军队,明法息民,让更多的百姓安于生产,创造财富,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对外关系上采取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对边境争端主要采用和平谈判的办法解决,尽量避免武装冲突。
和平,这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个福音。但要想维持真正的和平,必须要以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否则和平必不可得。两次世界大战,瑞士皆为中立国,而其得以中立而不受侵略的基础便是强大的无人敢惹的武装力量。然而周共王却不重视军队的建设,使各城镇的武装力量十分薄弱。因此,他所想要的和平只是表面的,必定不会维持长久。
此期,对西周造成很大困扰的是被周穆王征服的西戎。周穆王时期,对西戎的征服,赢得了表面的风光与胜利,但却失却了西戎的人心。买下来仇恨的种子。如今,西戎各部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时机,便决意反叛西周。公元前904(周共王十九年),西戎组织军队向西周领地发起攻击。西周军兵微将少,无力阻击敌人,被西戎军连续攻占十余座城邑,直逼镐京。周共王只好紧急调集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出击,才把西戎军击败,将他们赶出境外。但是这场战乱使西周王朝受到很大损失,领土的损失倒是次要,最为让人痛心的是周王朝威信的进一步丧失。
周共王二十三年(前900),在位22年的共王死去。太子姬囏继位,这便是周懿王,他是西周第七位君主。
“懿”是美好的意思,史书上说“温柔贤善曰懿”,从这谥号或许可以推断出他是一位善良的君主。然而他的性格过于懦弱,这种性格对于一位帝王而言是致命的。他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西戎不断侵犯西周,甚至数次抵达京畿所在,对都城镐京形成严重威胁,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周懿王也曾试图结束当时政治混乱的局面,挽回颓势。对内,他试图整顿朝纲,对外,他试图对犬戎形成攻势,而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周懿王并未能扭转颓势。懿王七年二月,周懿王任命益公牧统辖百事僚(天尹之职),严令益公牧要按先王政令办事,明察确断,以律量刑。此后,懿王命虢公率领周师北伐犬戎,结果却大败而归。周懿王的努力失败了,积重难返,危机的种子早在昭穆时期便已埋下,而周懿王也不是一位可以扭转乾坤的角色。
最可反映周王权威丧失的例子便是册命制度的变化。册命制度是西周时期的一种任命、赏赐官员的制度,是周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彰显王权非常重要的表现仪式。在册命过程中的册命,原由史官宣读,诸侯大臣等跪拜听读。而在懿王时期,在诸侯大臣的反对之下,宣读册命的人竟改为周懿王本人。由此可见,周王至高无上的光环这时已经开始消退。
周懿王七年(前893)冬,西周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暴雨和冰雹袭击王都槐里,有许多家畜和家禽被冰雹打死,继而寒流猛增,天气奇冷,连嘉陵江和汉水都封冻。有的人来不及防寒,竟被活活冻死。
周懿王十分迷信,对此罕见的天灾,感到十分恐惧,认为是上天在惩罚他,终日担心天神会来索取性命,疑神疑鬼,寝食俱废。
周懿王八年(前892)春,周懿王去世,终年约四十六岁。
周懿王死后,前892年,姬辟方即位,成为西周第八位君主,这便是周孝王。但他不是周懿王的儿子,而是周懿王的叔父。
周王朝为了长治久安,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整个西周时期,周王朝统治者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确定继承人,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确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稳定。但在宗法制森严的西周,却出现了一位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而登上王位的君主——周孝王,这是一种异常的现象。
这在周初政坛是一件怪事,更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是周王朝成立至今的第一次宫廷政变。
周孝王的这次政变为什么可以成功?在《史记》中无法找到答案。
因为《史记》对于孝王的记载甚少,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之后再未提及孝王。孝王作为违背祖制之君,司马迁好似有意回避,对于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丝毫未曾涉及,今人对周孝王继位缘由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竹书纪年》。
据《竹书记年》记载,周懿王之时周王朝国力衰落,导致宗周镐京备受戎狄威胁,被迫迁都。王朝的衰落必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统治集团内部对懿王国政心存不满,为周孝王成功登上王位准备了条件。尤其是由于懿王无能,放弃故都镐京,对于周王朝统治阶级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使其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而周懿王的太子姬燮软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最终周孝王凭借自身能力,在懿王统治无方和太子姬燮软弱无为的背景下成功夺得王位。
周孝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以期重振王室权威。在周孝王元年(前891),孝王命令申侯率军,兴起六师西征。在大兵压境的威势之下,西戎接受申侯的调解,贡马求和,并且表示此后永不侵犯西周边境。
但对时服时叛的西戎,周孝王必须有所防备,必须加强军事力量。为此,周孝王决心开辟专门的牧场,保证周王朝马匹供应。
西周王朝时,马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祭祀、农耕、还是战争都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良马。但周朝养马业发展一直缓慢,许多优质马匹都靠买进。此次西戎进献的一百匹马,大部分都是母马,这为西周发展养马业提供了契机。
周孝王三年(前889),孝王的牧场正式开张了,地点在汧(今陕西陇县西南汧山)、渭(今甘肃陇西县西北鸟鼠山)之间,首任养马官是非子。
周孝王六年(前886),非子为王室养马三年,马群大增,为西周王朝创造一笔很大的财富。这对于最终解除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进行军事震慑,加强了宗周的统治力量。
周孝王因非子养马有功,将他封于秦邑(今甘肃省张家川城南一带),建立秦国,号称秦赢。当时,诸侯国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而秦国连男爵都算不上,仅作为西周的附庸,职责便是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
可是,谁都无法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小国,竟在600多年后结束了大周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纷乱数百年的春秋战国。
周孝王六年(前886),还没有完成中兴周室的大业,周孝王死了,他的侄孙——周懿王故太子姬燮于前885继位,这便是周夷王,西周第九代国王。周孝王虽违反了周朝宗法制,但他励精图治,打击了西戎对于周王朝的威胁,一定程度上使西周王朝的国力得到恢复。而且他即位后并没有杀害故太子姬燮,并在死后最终把王位还给了姬燮,从而又恢复了嫡长子继承制使得周王朝在一定时期内避免了王位的争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内部的稳定。史书上说“慈惠爱亲曰孝”,孝王对此谥号当之无愧。
周夷王即位后,朝政失修,国势不振,四方诸侯相互攻伐,周天子想管也力不从心了。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周王室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权威的。夷王三年,为了震慑诸侯,这位懦弱的君王竟做出了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那就是烹杀诸侯。这位倒霉的诸侯便是齐国的第五任君主齐哀公姜不辰。当时,齐鲁纪三国同据今天的山东半岛,彼此矛盾由来已久。据传是纪侯(纪国的国君)在周夷王面前进谗言,说了不少齐哀公的坏话。惹得周夷王大怒,命使者将齐哀公抓到镐京,当着其他诸侯的面,将齐哀公投入大鼎中烹杀。之后,周夷王又命齐哀公之弟姜静继承王位,为齐胡公。《竹书纪年》对此事的记载最为简洁:“烹齐哀公于鼎”。《史记》则载: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夷王七年,夷王又命虢公帅师伐西戎,先后取得几次胜利。可是西方刚刚稳定一点,南方又闹腾起来了。原来楚国一贯不服周天子,国军在对周朝进贡时,自称诸侯,可在自己国内,可就老实不客气地自称为王。你自己称王也就罢了,周天子睁一只眼眯一只眼,只当看不见。可是到了熊渠当楚王的时代,先是西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西部的隋国。接着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楚人以波浪式渐进的方式进入了江汉平原。最后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东部的鄂国。此三次战争,楚国都取得了胜利,兴奋不已的熊渠封其长子熊康为句亶(今湖北江陵)王,次子熊红为鄂(今湖北鄂城)王,三子熊执疵为越章(今安徽间地)王,让他们分别镇守长江中游的三个要地。
此消息传到镐京,舆论哗然,大臣们纷纷要求再次发兵去进攻胆敢僭越王号的楚国。此时,正值前878年,周夷王才去世,他的儿子姬胡即位。姬胡先礼后兵,派使者前去责问。鉴于周王朝的压力,熊渠被迫取消了三个儿子的王号,同时还敷衍辩解说:我们是蛮夷,我们的称号和中原是不同的。我根本就没有僭越王号的意思,全是误会呀!
楚国虽然取消了王号,但楚人的始举,在当时实在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信号。之所以楚国敢如此大胆,便是看透了周王朝国势的衰弱,这件事也给刚即位的姬胡一个深深的刺激。
于是,大周王朝迎来了它的改革者兼破坏者——周厉王,是的,他就是姬胡,也是我们下章文字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