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五千年 第三十六节被误读的改革家

    本节文字的主人公名气很大,只要一提起他,自然而然的便会想到几个词,厉王止谤,道路以目,国人暴动。他本人甚至因此被史家与夏桀、商纣、秦二世并列。他,就是周厉王姬胡。

    姬胡之所以如此出名,这得主要归功于《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章,就是这篇文章,使他成为了遗臭万年帝王的典型代表。姬胡,周夷王姬燮之子。周夷王十六年(公元前879年),周夷王去世,姬胡继位,就任大周第十任君主,这便是周厉王。史载,周厉王继位后,任用小人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大臣召穆公(又称召公虎、邵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人们已经受不了了,都在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对召穆公说:“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周厉王对此却置若罔闻。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2年),国人不约而同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周朝边境—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当时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躲藏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后,就把召公家包围起来,召公被迫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被国人棒杀,姬静最终侥幸免遭杀害。

    周厉王的失败结局,注定他无法在史书上留下美名,因为史书总是胜利者书写的。然而,周厉王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呢?可以对和他相关的一些史实进行梳理,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和真相相关的蛛丝马迹。

    在军事上,周厉王可称得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即位后便力图改变周边少数族屡次入侵的状况,解决周王室积弱之弊。即位之初,周厉王便以超人的胆略与气魄降服嚣张的楚国。当时的楚国在国君熊渠领导下已相当强大,在周夷王时即已称王。但到周厉王改革后,周王朝强大震摄四方。熊渠畏惧周王朝强大,恐其伐楚,于是自动取消王号。此后周厉王又平定了噩国之乱。噩国(在今河南南阳东北一带),原为周属国,趁夷王时期王室衰弱,乘机联络淮夷和东夷部落,出兵进攻周朝的东部疆域和南部国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成周(今河南洛阳)附近,严重影响京畿安危。周厉王为保卫京都和周朝的社稷,从宗周调来西六师的部队,还从北部调来殷八师的大军,从西、北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经过激烈的战斗,周厉王最终击败噩侯,保卫成周的安全。周厉王攻噩之战后,居住在今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再次发兵向周朝进攻。周厉王命虢仲率兵反击,未能取胜。周厉王亲临成周指挥反击战,命令周将率领精兵反击,最终彻底击败淮夷,斩俘一百四十余人,夺回被淮夷掳去的周民四百人。由于周厉王攻噩和平定淮夷的胜利,大振军威,周朝的军力有所增强,周朝国威也有所振作。在政治上,周厉王还打破传统,不再从周召两大政治家族选用卿士,而是唯才是举,任用了经济专才荣夷公和军事干才虢公长父。这一做法自然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此外,周厉王早已发现诸侯渐渐强大给王室带来的威胁,便设法肢解大的诸侯国,向各国派出周王室的直属官员。汉代的景帝和武帝大力推动削藩,其实几个世纪之前,周厉王就玩过这一手。在经济上,周厉王力图振兴残破的王室经济,他抓住农业和“专利”这两个主要环节。重视农业是周厉王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周厉王主抓农业,以“稼穑”为国宝,使农业得以发展。而其专利政策历来被后世史家诟病,认为这是“与民争利”。其实,在西周时代,山林川泽早巳为各级贵族所有,周厉王的“专利”决不是“垄断”的意思,更谈不上“与民争利”,而是在经济上采取打击贵族经济以加强王室经济的改革措施。因此,周厉王对山林川泽抽取利税,这其实并没有加大老百姓的负担,而是将贵族的收益转到了王室而已。在法律上,周厉王还强化法治,淡化礼制,这对于当时无法无天、潇洒自由的贵族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西周的国都因此掀起了抗议浪潮。


    为了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周厉王竟不惜使用高压手段:“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这虽然是一个昏招,但此处“以告则杀之”并非“无故滥杀”。所杀者应是官吏中敢对新政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周厉王为了确保“革典”的进行,采用简单、幼稚粗暴的手段,被反对派(不妨说是保守派)用来指责其行“暴政”,上下唾骂几千年。为了维护政权,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会杀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为什么周厉王偏享此恶名?暴君、昏君通常有着很多荒诞残暴的举动,譬如所谓“酒池肉林”、动辄杀人、横征暴敛,但这跟周厉王并不搭界。对于周厉王,《国语》只载其“虐”,没有一种记载涉及到其个人生活的奢侈腐化、滥用民力的情况,他的“暴”不过是人们抽象出来的“以告则杀之”而已。可见,厉王被黑了,被反对改革者黑了,而这些黑他的人,就是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贵族阶层。从厉王改革的这些具体措施来看,周厉王其实算不算什么暴君、昏君,顶多是个志大才疏的改革家,正如后来的王安石、建文帝、光绪帝那样,不太懂得改革操作的恰当火候,而是凭着一腔热血,推行暴风骤雨的改革,希望立竿见影见到效果。

    但厉王面对的是一个积重难返的局面,他下定决心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都进行改革,以期重振王室。但他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旧贵族,加之他没有经验,改革的的进程就格外艰难。而他的改革过于激进,未能循序渐进,牵涉到过多人的利益,以至于贵族不满,连“国人”也反对,最终导致以贵族为首、平民为主体的"国人暴动"的爆发,使他的改革功败垂成,最终身败名裂。正如墨翟在《墨子》中所言:“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当然,周厉王也好,古今中外其他一些推行革新又壮烈失败的改革家也好,他们身处特定的历史情境,改革之所以会失败,之所以会用不合时宜的方式力推改革,很多情况下不是改革家单方面的选择,而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无奈。就拿周厉王的选择来说,西周王朝开国就在天下分封诸侯,王室直管区域非常有限,税收基础不牢,王室开支需要依赖诸侯进贡。王朝刚刚创立之初的时候,王室兵力强大,君臣干练,而诸侯国的力量就要弱小得多,当然只能老老实实进贡。但日子一长,诸侯国强大起来了,而王室有限的区域无法供养强大的军队,成长在宫廷的天子也不具备先祖的威望和军政能力,这就叫做央地力量对比发生了扭转。再加上,在王室直管区域内,天子管的是大臣和贵族,后者又下辖更小的领主,等于就把天子架空了。姬胡当上周朝的天子(周厉王),就发现王室根本没钱了,诸侯国和贵族还把自己彻底架空了,不改革是“等死”,改革呢,可以说有很大的几率是在“找死”。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就是周厉王改革的悲剧。自古至今,改革就是非常困难的,“改革仅仅在战略上有优势,而反改革天然地在战术上占优势”。从周厉王改革却遭遇“国人暴动”的教训来看,改革者必须警惕改革被污名化的风险、被边际化的风险、被失焦化的风险、被阴影化的风险、被符号化的风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的关键关口,不同利益集团的人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反对改革,向改革者传达巨大压力——如果这时候改革者不懂得政治上的策略,不能清醒应对困难,不能设法分化反对阵营影响清醒的既得利益者转变态度,不能通过更有针对性的策略降低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冲击,改革就很难避免失败的结局。

    成王败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有许多成功的改革案例,因此被大加溢美之词。诸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汉武帝等著名改革。但在历史上还存在着许多知名度相对较低、且未取得明显成功的改革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数毁誉交加,甚至一些改革者因为触怒利益集团身死家灭并被严重妖魔化,诸如周厉王、王莽、隋炀帝、唐武宗、宋仁宗、明孝宗等改革故事。我们需要深入剖解了这些改革启动的背景,点评了改革举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改革的结局,分析了改革失败或成效有效的多层次原因。国人暴动后,逃到彘地的周厉王任无法回到镐京,幸存的太子静也不能马上继位为王。在这种形势下,召公与周公代行王政,并改称年号为“共和”,史称:“周召共和”。共和元年,即前841年便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十三年后,也就是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在彘地凄惨地死去,这是大周王朝第一位死于放逐的君主。他的改革,使周王室威信扫地,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他的死,给周王朝带来了更大的变数。谁将接替他成为下一任君王?大周王朝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



第三十六节被误读的改革家  
相关:    天唐锦绣  三国之巅峰召唤  重生日本高校生  天降鬼才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悠悠五千年第三十六节被误读的改革家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s 2.396MB

搜"悠悠五千年"
360搜"悠悠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