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那些屈辱事儿 第二十三章 明衰屡败,清胜满兴(二)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之后向北京进兵,三月十九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宗室及遗留大臣多辗转向南走。此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大体据有淮河以北原明朝故地,张献忠于八月成立的“大西”政权则据四川一带,清朝政权则据有山海关外的现今东北地区,且控制蒙古诸部落,而明朝的残余势力则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此时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朝,然后挥师北上。但具体拥立何人则发生争议,史可法主张拥立桂王朱常瀛,而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以立贤为名拥潞王朱常淓,但最终福王朱由嵩在卢九德的帮助下,获得了南京政权主要武装力量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以及中都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光,史称南明。

    公元1645年(弘光元年正月十一日夜),兴平伯高杰被暗降清军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诱杀于河南睢州故袁可立府第,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和巡按陈潜夫只身返金陵。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迅速南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徐州、亳州、盱眙,并乘势下淮安,夺泗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夏历(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十天的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记》就是这段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是清朝屠杀江北吴语人口的罪恶见证,它永远地将野蛮和罪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且看经过屠杀的这片土地上的血淋淋的场景:“……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从其后门直入,屋宇深邃,处处皆有积尸……”整个文本采取杂记形式,笔者自身亦被记录于笔端,和历史事件整个地融为一体,在文体上有些近似于笔记小说。在当时看来,则有似是“新闻”。所有这些,似乎与严肃的史学著述不太相同,很难列入史地奇书之中。事实上,这种形式的灵活性并没有影响到所记事实的客观性,相反,这样惨无人道的杀戮,由于是笔者的亲闻目睹,更增加了它的真实性、可靠性,亦即历史性。全文就像是一部目击记。正因为此,《扬州十日记》才成为史地著述中的一“奇”。

    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

    公元1645年(弘光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弘光元年(1645)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弘光元年与隆武元年为同一年)。

    隆武二年(1646)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

    隆武元年(1645)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顺治三年(1646)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马士英、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阮大铖等降清。

    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鐭?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十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


    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桂王狼狈西奔,进入缅甸。

    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次年四月桂王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七月,李定国在勐腊得知桂王死讯,亦忧愤而死。其后退守台湾郑成功集团沿用南明永历法统直到永历三十七年十二月郑克塽降清止,郑成功政权名义上一直奉朱术桂为监国,使用永历年号。此后郑成功政权继续奉永历为正朔。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监国的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标志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

    就在清军不断的打击南明残余势力的同时,清朝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的男子,包括汉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的髡发发型,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有时也单举其中的剃发部分,以“剃发令”或“薙发令”代称。由于这项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同,主要又针对汉族而来,原因之一是为了消弱汉族的民族意识,方便统治,引起各族人民,尤其汉人的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遭致清廷的严厉处罚和血腥镇压。

    汉人自古十分重视发式与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随意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日本、韩国、越南、不丹的传统服饰均继承了这些特征,而在中国大陆却几乎见不到了。

    “及有剃头之举,民皆愤怒,或见我人泣而言曰,我以何罪独为此剃头乎?”为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许多人因此反抗满清,或者宁愿一死。不仅原先准备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辙,连已经归附的州县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树帜反清,由此引起的反抗以至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几乎遍及全国。满清对此进行了严厉的镇压。清兵在南方的屠杀,多因剃发易服而起。满清统治者自己也说道:“乃剃头一事,又适为奸民借口,以至变故丛生。”

    在常熟,“清兵见未剃发者便杀……名曰‘捉剃头’”。常熟人民组织乡兵,推崇祯信阳州知州、弘光兵部郎中严栻为首领,保卫地方,抵抗清军,并尊奉活动在崇明岛的明义阳王,一直战斗到九月份才被清兵的屠戮镇压下去。

    因为薙发令的颁布,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告示曰:“岂意薙发一令,大拂人心,是以乡城耆老,誓死不从。”江阴人民以“头可断、发绝不可剃”的口号对抗清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由陈明遇、阎应元领导军民抵抗,死守城池八十一日,阎应元最后留下辞世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杀贼,留大明三百里江山。”[18]顺治二年八月二十日,江阴城破,清兵大屠杀三日。

    嘉定人民以“为我保此发肤”的口号,抵抗清兵二十余日。嘉定总兵吴志葵趁人民不满时占据县城抗清,导致李成栋下令屠城,为嘉定三屠第一大屠杀之原因。

    经过几十年的斗争,最终是满清统治者取得了军事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满洲人统治中华,是利用中华内乱那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用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同一种方式,突然袭来,占领了北京。这是1644年的事。中国人不甘心受外族的奴役,便向侵略者进行了最顽强的反抗。满洲人为要强迫中国人屈服,便残酷地屠杀了数百万人民,其中有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青年与老人、妇女与儿童,焚烧了他们的住所,劫掠了他们的家室,并迫使他们采用满洲人的服饰。据估计,有数万人因不服从留发辫的命令而被杀戮。几经大规模流血与惨遭虐杀之后,中国人才终于屈服在满清的统治之下。

    满清268年的历史,完全毁灭了汉族的服饰与发式,两百多年下来,极大地消蚀了汉族人的民族精神,使汉族人彻底沦为亡国奴。从这些历史罪行证明了,满洲人对汉族实行了大满族沙文主义。

    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无恶不作,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此后清军各地“剃发易服”,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

    并且满人通过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几乎把所有崇尚气节、不甘异族统治的知识分子屠杀殆尽(尽剩下一些没有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素质比较低、没有血性且比较软弱的人,因此汉族人变成了没有魂魄的民族,在高压统治下,逐渐形成了太多的国民劣根性)。通过大屠杀政策,满族人还第一次彻底灭绝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和发饰,华夏民族脑袋后面晃荡的那根猪尾巴成了征服者打在华夏民族身上最耻辱的烙印(汉族从此失去民族自信心、进取心,满清社会也成了强者被打压,弱者人渣得志),华夏民族曾经不曾丢失过的自信骄傲以及民族意识都荡然无存。鲁迅所极力批判的国民劣根性,难道不就是奴才的品性吗?高贵的华夏民族在满清异族统治下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在清初几代皇帝厉行的文字狱下,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终极关怀,对人权、对人性的思考也都在中国大地上灭绝了,荒谬的金石学,鱼虫学冒了出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再是有生命的形体,而被博物馆化,钻研满清认可的那些所谓经典和埃及学家在大英博物馆里翻阅埃及文献没有两样,而且还有个很接近的名字——汉学。汉人的学问已成故纸,这意味着汉族真的成为一个考古意义上的名词,或者说清朝的汉人已经不是汉人。国家先要搞好政治,从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精华同时借鉴外国的经验,创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体系,让政治为国家和民族作为最大贡献。要知道政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主体,没有好的主体,其他方面再好也发挥不出作用。何况政治落后只会压制其它方面的发展,什么教育、经济、科技和军事,从面导致国家全面落后。要清除满清极端统治留下的恶劣政治毒瘤,重建适合中国发展的最好政治体系。

    清朝统治者,还通过修纂《四库全书》,焚毁和篡改了大量代表华夏文明最高发展阶段思想精华的书籍,如后来对东亚国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都不见了,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留日学生才在日本重新发现。可见满清对大汉民族的残害多么严重和恶劣,实际上就是要奴化汉族,把汉族变成满清的奴隶。更严重地的是要使汉族受了奴役,又让汉族人自身没有发觉。用专制来限制汉族人,在一个地域中过着周而复始的动物式生活(祖辈种田生活,父辈重复祖辈的种田生活,孙辈也重复祖辈的种田生活,每一代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其实是没有自由的原始社会的农耕生活了)不让汉族人随意迁徙,也不能与外族交流,甚至也不让汉族、蒙古族、藏族、维族和满族之间相互交流。断绝汉族的一切与外国人的交往,说不好听的话,就是把汉族圈在一地域当作奴隶养着,那样的圈子没有围栏,地域就是满清十八省。更可恶的是也断绝汉族与前人的“交流”,大肆焚毁和篡改汉族的书籍,让汉族没有民族意识,没有反抗意识。还美化满清统治,至今一些太监文人还深受其害大力地歌颂满清统治。在汉族书籍添加许多的渣子、低劣因子,弱化汉族,愚化汉族,降低汉族人的素质,就连基本的汉族气质、汉族精神都没了,严重变质。



第二十三章 明衰屡败,清胜满兴(二)  
相关:    御鬼者传奇  武道大帝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三国之巅峰召唤  坐忘长生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华夏那些屈辱事儿第二十三章 明衰屡败,清胜满兴(二)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s 2.4378MB

搜"华夏那些屈辱事儿"
360搜"华夏那些屈辱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