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那些屈辱事儿 第二十二章 明衰屡败,清胜满兴(一)

    随着,中国大陆北部的蒙古人逐渐与汉族融洽,在东北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已经崛起。他们建立了以满族贵族为主的后金政权并逐渐发展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个政权的统治阶级强烈要求冲破明朝的畛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明朝却拼命要维护既得的利益,不允许后金的背叛和分裂,尤其不能容忍他们迫京师,危社稷。这种尖锐的对立及其发展必然激化为武装冲突,因而明清爆发了大量战争,当然这种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后裔,一直居住在中国东北。明朝永乐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中国东北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由于南宋时期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所以作为女真的后裔建立后金。建州女真族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於赫图阿拉。

    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密切,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繁荣,八旗制度随即建立,而此时正是努尔哈赤担任明朝建州部首领。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地区的女真各部。

    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分裂的女真各部,建立起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割据辽东。改元天命。金国看到明王朝政治日益腐朽,边防日益废弛,就一再向明朝发动进攻,占领抚顺等地。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改元天命。

    公元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经过认真准备后,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两万八旗劲旅,以所谓“七大恨”誓师征明。分兵为二,左四旗攻取东州﹑马根单;努尔哈赤与满族诸王率右四旗精锐部队取抚顺。此前,努尔哈赤令大批部下假扮商人,混入城内以里应外合。包围抚顺城后,边攻城,边招降。城破,明游击李永芳率守军五百余人投降,后金得胜而归。在归途,后金兵与明援军大战于抚顺城外,明军陷伏,总兵张承胤﹑副总兵颇廷相战死,一军皆溃。抚顺之战,后金大胜,连下东州﹑马根单﹑抚顺三城,俘获人畜三十余万。七月,努尔哈赤又亲领大军从鸦鹘关入明,攻破了清河城,副总兵邹储贤所部明军被歼。这两次战争也称“抚清之战”。也是明清间一系列战争中的首次大战。

    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明政府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八万八千多人,号称二十四万,分四路进攻后金,想把金一举征服。努尔哈赤集中六万兵力,在萨尔浒(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面浑河南岸)把明军打得大败,使明军死亡将领三百多人,士兵四万五千八百多人。在这次战争中,明朝调集了全国的兵力物力,期望通过犁庭扫穴,摧毁后金,阻止其入犯内地。结果因为号令不一,兵力分散,上下相蒙,军无斗志而彻底失败。在此场中明朝大批精锐部队遭到剿灭,为清兵入关埋下伏笔。

    公元1621年(明熹宗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军又先后攻下沈阳、辽阳,占领辽河以东大小七十多个城堡。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辽阳,并且继续大败明军,占领了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形成对山海关以内地区的威胁。后金从此完全走上与明朝争夺统治权的道路。当年后金迁都辽阳。天启五年迁都沈阳。辽沈成了清朝统一东北和殖民中国最高统治权的中心和根据地。

    辽沈被后金攻占后,广宁(今辽宁北镇)成为明在关外的最大基地。

    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正月),后金开始向广宁进军,二十日渡过辽河,占西平堡;二十三日后金下广宁,并占辽西四十余城。广宁之战使后金得以巩固其在辽沈地区的统治,而明朝实际上是丧失了整个辽东。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伤,去世后,爱新觉罗·皇太极即位。


    公元1629年(崇祯二年十月)﹐后金十余万大军以蒙古兵为先锋﹐绕道喀喇沁部落﹐攻破长城线上的大安口﹑龙井关。崇祯七年七月﹐后金再次发动入口之战。兵分四路向明朝腹地进攻﹐以宣府﹑大同为主要攻击目标﹐影响所及至于北京戒严。这次入塞﹐蹂躏逾五旬﹐杀掠无计其数。

    公元1636年(崇祯九年四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称帝﹐改元崇德。

    公元1636年6月﹐清军由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领﹐分路入独石口﹐进抵居庸关﹐攻克昌平﹐直逼北京。明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皆按兵不敢战。清军遍蹂畿内﹐攻略城堡﹐掠夺人畜十八万。

    公元1639年(崇祯十一年九月)﹐皇太极令睿亲王多尔衮﹑克勤郡王岳托等率领清军分两路﹐一入墙子岭﹐一入青山关﹐至通州会师﹐到涿州分为八道﹐一路沿太行山﹐一路沿运河﹐山河之间六路并进。明督师卢象升十二月在钜鹿贾庄被清军包围﹐突围奋战﹐马蹶遇害。

    公元1640年初﹐清军攻下济南﹐明德王被执﹐全城焚毁一空。二月清退兵。入口共五个月﹐转掠二千里﹐攻下七十余州县﹐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金银百余万两。

    清军入关前的最后一次深入腹地是崇祯十五年﹐在贝勒阿巴泰率领下﹐分路从墙子岭入﹐会于蓟州﹐然后分道﹐一趋通州﹐一趋天津。十一月﹐北京戒严﹐明勋臣分守九门。清军铁骑继续南进﹐直入山东﹐连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俘获人口三十六万余﹐牲畜五十五万头。次年四月北还。明朝将帅拥兵观望﹐无一敢战。

    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发动松锦大战,战争经历了三年,此役是明清双方的最后关键一役。后明军战败,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松锦大战标榜著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从此,明朝山海关外,仅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关宁锦防线彻底被摧毁。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对付满洲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土地依然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计划。从英宗到崇祯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廷更是坚定,兵临城下宁死不迁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随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明清战争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战争的双方争夺对全中国的最高统治权。战争的双方,一为清朝,一为明朝,间或涉及第三者农民军政权。这三个政权建立的背景很不相同,而且各具特色。但是他们作为中国境内的政权,也有些共同的特征。主要的明朝和清朝都是多民族的国家政权,而且都是封建性质。是一场民族战争,归根结底只不过是由谁来完成统一全国的问题。战争爆发时,清朝(后金)以“七大恨”誓师,发动对明朝的进攻,当时带有一定的反抗明朝封建压迫的性质,进到辽沈以后情况就变化了,清朝(后金)这时已经与明朝争夺地方统治权了。他们大谈:辽东原非我有,乃天所赐,岂有退出之理!经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清朝进一步提出问鼎北京,灭亡中国的斗争目标。山海关一战,打败了李自成农民军,有了吴三桂的乞师,在借口“为尔报君父之仇”的名义下,坚决剿灭明朝(中国)抗清势力势力恢复失去皇帝宝座的任何企图,逐步把殖民中国的夙愿变为现实了。



第二十二章 明衰屡败,清胜满兴(一)  
相关:    逆剑狂神  武道大帝  御鬼者传奇  坐忘长生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飞速中文网华夏那些屈辱事儿第二十二章 明衰屡败,清胜满兴(一)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4s 2.422MB

搜"华夏那些屈辱事儿"
360搜"华夏那些屈辱事儿"